梔子屬於常見的一種藥材,
具有調節肝臟,
潤滑膽囊,
降低血壓,
鎮靜,
止血,
消腫的作用,
在平時營養價值極高,
有助於調節,
促進氣血恢復很受人歡迎,
女性在平時可以用來泡水喝,
男性也可以用來用,
主要是對症使用的,
這種藥物並非女性專利。
梔子:別名黃梔子、山梔、白蟾,
是茜草科植物梔子的果實。
目前,
梔子的果實是傳統中藥,
屬衛生部頒佈的第l批藥食兩用資源,
具有護肝、利膽、降壓、鎮靜、止血、消腫等作用,
在中醫臨床常用于治療黃疸型肝炎、扭挫傷 、高血壓、糖尿病等症。
【性味歸經】苦,
寒。
歸心、肺、三焦經。
【功能主治】 果實:瀉火除煩,
清熱利尿,
涼血解毒。
用於熱病心煩,
黃疸尿赤,
血淋澀痛,
血熱吐衄,
目赤腫痛,
火毒瘡瘍;外治扭挫傷痛。
根:瀉火解毒,
清熱利濕,
涼血散瘀。
用於傳染性肝炎,
跌打損傷,
風火牙痛。
【用法用量】 6~9g。
外用生品適量,
研末調敷。
根1~2兩。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備註】 (1)用於熱病發熱,
心煩不寧等症。
梔子善能瀉火泄熱而除煩。
在外感熱病的氣分症初期,
見有發熱、胸悶、心煩等症,
可用梔子配合豆豉,
以透邪泄熱、除煩解鬱。
如屬一切實熱火症而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等症,
可用本品配黃連等瀉火而清邪熱。
(2)用於熱毒、實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腫痛和瘡瘍腫毒等症。
山梔又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作用,
用治血熱妄行,
常與生地、側柏葉、丹皮等配伍;治目赤腫痛,
可與菊花、石決明等配伍;治瘡瘍腫毒,
可與黃連、銀花、連翹等同用。
(3)本品又能泄熱利濕,
可用于濕熱鬱頡所致的黃疸、面目皮膚發黃、疲倦、飲食減少等症,
常與黃柏、茵陳蒿等同用。
又用生梔子研末,
與麵粉、黃酒調服,
有消腫活絡的作用,
可用於跌僕損傷、扭挫傷、皮膚青腫疼痛等症,
為民間常用的“吊筋藥”,
尤其適用於四肢關節附近的肌肉、肌腱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