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你是否也曾懷念過小時候阿嫲做的這道美食?

你是否也曾懷念過小時候阿嫲做的這道美食?

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吃過阿嫲做的炒米餅了。

對炒米餅的記憶, 幾乎就是關於童年最初的記憶。 每年春節, 我都要買上一包炒米餅, 但總沒有吃出童年時的滋味, 大概是記憶和距離美化了當年的味覺吧。

炒米餅是家鄉春節期間的傳統食品, 用炒米餅來拜年訪友是家鄉的傳統風俗。 在鄉下, 每年的春節前, 家家戶戶都忙著打餅。 那時, 炒米餅的香味, 煮糖的甜味, 讓村頭巷尾的空氣都變得香噴噴甜滋滋的。 我們習慣將製作炒米餅稱為“打”炒米餅, 因為“炒”米餅確實是打出來的。

首先, 把新米在大灶鍋裡炒至金黃熟透, 然後用石磨把炒米磨成炒米粉, 再把調勻煮好的糖漿與炒米粉在盆裡攪拌均勻, 拌上些芝麻、花生碎粒等配料, 有時還加一片薄薄的肥肉, 裝到特製的刻有各種古老圖案和吉祥花紋的木餅印上, 用小圓木棍把餅壓平錘實, 再把餅從餅印裡敲打出來, 排在大鐵鍋裡, 用爐火把它烘乾, 這就是炒米餅了。

打炒米餅, 最開心的應該是我們這些孩子。 小孩和大人們一起, 圍坐在四方桌周圍, 用渾圓的木棒把煮好的糖漿和炒米餅以及花生、芝麻碎粒均勻地攪拌在一起成為餅料, 並把餅料逐個裝進木餅印中。

那時, 阿嫲會用事先準備好的刻有鯉魚圖案的餅印, 打制出有鯉魚圖案的炒米餅,

烘乾以後, 另外用一個瓦罐子裝起來, 等到大年初一, 分派給我和兄弟姐妹們, 寓意鯉魚躍龍門。 我們會高興地拿著炒米餅和別家孩子比一比, 看誰的炒米餅樣子最好看, 味道最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