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當年都期望有個“放牛班的春天”
師者, 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在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裡, “老師”或許已經脫離了“職業”的範疇, 而是一種無上榮光的標誌, 和一種完美型人的榜樣。
老師該是學生心中的明星
比如影視劇裡深受學生喜愛的明星老師
@《放牛班的春天》
克萊門特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 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之底", 因為這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頑皮的兒童。 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 體罰在這裡司空見慣。 但他決定以音樂的力量去改變這些學生, 並通過挖掘他們的音樂天賦而改變了他們調皮的行為。
在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研討會和新東方教育論壇上, 中國心理諮詢師註冊系統督導師、精神科醫生李子勳老師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要讓學齡孩子喜歡讀書學習, 需要有三個基本條件:老師是孩子們喜歡的老師, 學校是孩子們喜歡的地方, 教材與學習方式是讓孩子們感覺快樂並易於接受。 ”
孩子喜歡什麼樣的老師?第一要長得親切, 第二是性格溫暖, 有母愛。 小學是孩子與學習相遇的最初時刻, 學校與老師能否符合孩子們的心理期待尤為重要。 小學不是學知識的地方, 是培養孩子學習興趣、讓他們對知識喜愛的地方。
小學, 尤其是1~3年級的老師首先是人好, 長得和藹可親;年齡在35歲到55歲,
中學、大學的學生已經有了學習的意志與興趣, 不一定需要太好的老師, 只要有好的教育環境, 有可以促進孩子們自我知識體系發展與思考的知識平臺就可以了。 要讓素質好的老師願意到小學去工作, 就要大幅提高小學老師的待遇, 國家應該給出更多的福利。 因為只有老師生活無憂, 得到社會的尊重, 才會教育出有社會責任感、有道德良知的學生, 才會成為學生們爭相效仿的社會明星。
老師不能只靠“讚美”而活
一個行業先要讓人活得體面,
我們不是要在節日裡“唱反調”, 只是要來談點兒實際的, 那就是:“他們是“老師”也是“人”, 也會有生活的窘況和心理上的亞健康”。 畢竟對很多人來說, 對他們“人生影響最大的人”都是學生時代的某位老師。
我們知道一些基層教師的個人境遇處在一種嚴重的悖論情境之中:高素質、恪守職業準則的老師活得清貧, 既得不到社會正面回報, 也得不到家人的尊重。
一個職業不能讓人活得體面, 就不可能有源源不斷的高素質精英文化者願意進入, 就不容易吸引到更多優質的資源進入, 更很難形成一個良好的環境。 尤其是學校, 如果總是把能力相對差的老師派到低年級去,
在體罰、羞辱、傷害小學生的案例中, 這些老師大多都有相似點, 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匱乏, 導致人格扭曲, 雖然只占教師隊伍的極少數, 但是小學生年紀小, 還沒有自我保護能力, 心理防禦脆弱, 於是學生們受到性格影響的幾率就更大了。
“板子”不能只打老師
我們呼喚關注老師的心理健康
一個人是否心理健康有三個因素:一是社會大環境, 二是現實生存境遇, 第三是個人兒時的成長經歷、人格秉性與獲得的知識背景。 經濟過快發展與生活方式的變更, 帶來了誠信喪失、公益心下滑、人際信任度降低的副產品, 形成了一個以物質享受、財富渴求與自我實現為主體意識的時代,
近三十年的教育改革促成了教育的商業化, 受教育、學知識成為一種高消費行為。 與此同時, 有些老師漸漸轉變為半個商人。
教育商業化當然並非一無是處, 它快速擴張了社會教育資源, 讓人口龐大的中國人人有學可上, 有書可讀, 增強了知識就是財富的社會認知。 但是當有些教育成為一種商業行為, 就忽視了它旨在育人和提高社會整體文化素質。
而且今天的學校教育比較趨於一致性, 環境、教材、施教方式、言行舉止等都有著其標準, 雖然這讓更多人有了受教育的機會, 但一定程度上也有其局限性。
教師節不應該只有讚美, 也應該是一個成就反思和改變的契機
@DiDi
可能我從小就屬於“心機型”學生哈哈哈,
@Chinmen
大學快畢業的時候, 班裡一位老師和我們聊起來青年教師的待遇問題, 那位老師很無奈地說:“你們畢業一兩年, 收入就一定會超過我們。 ”當時我就覺得心裡有個什麼東西坍塌了, 我們班的畢業生裡, 也一位老師都沒有。
阿噗有話說, 加我微信:uphealth
你印象最深刻的老師是哪一位?
ID:shishangjiankang22
關注時尚健康公眾號, 給生活加點兒料↓↓
點擊圖片,跟時尚健康一起重活109次☟
點閱讀原文,購精彩雜誌☟
給生活加點兒料↓↓
點擊圖片,跟時尚健康一起重活109次☟
點閱讀原文,購精彩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