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陽關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Dà Yánɡ Guān
【別名】棠菊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廣西斑鳩菊的根、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ernonia chingiana Hand.-Mazz.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 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廣西斑鳩菊 攀援灌木, 高1.5-3m。 幼枝被短柔毛, 老枝褐色或栗褐色, 變無毪人明顯條紋和黃色疏皮孔;芽被鏽色絨毛。 葉互生;具短柄;葉片倒卵狀長圓形或長橢圓珠筆狀長, 長4-14cm, 寬1.5-6.5cm, 先端尖或漸尖, 少有鈍或短尖, 基部楔狀漸狹成較粗的長0.5-1cm的葉柄, 全緣或前端具疏細齒, 邊緣常具極狹的反卷, 側脈4-5對, 中脈和細脈在下麵明顯突起, 細脈疏網狀, 幹時褐色或黃褐色, 無毛, 有澤澤, 下麵被貼生短微毛。 頭狀花序3-6個, 通常生於側枝頂端或單生葉腋, 排列成密或較密的總狀花序, 徑達2cm, 小花多數;花序梗長3-10mm;總苞寬鐘錶, 長12-15mm, 寬15-20mm, 總苞片約5層, 硬質, 常長於花盤, 外層卵形, 內層逐漸近於披針形或長圓狀披地形, 具狹膜質邊緣, 全部總苞片背面無毛,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400-770m的石山疏林, 或岩石上、山坡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廣西、貴州。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痙。 主小兒驚風;爛瘡;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6g。 外用:適量, 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