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突然失語眼發黑 不妨查查頸動脈

頸動脈是大腦供血的主幹道, 約有60%的腦卒中與頸動脈狹窄甚至堵塞有關

頸動脈狹窄一般沒有症狀, 但可通過頸動脈B超發現

無緣無故眼前一黑, 可幾秒鐘就恢復過來了;莫名其妙地手麻, 但睡過一覺, 第二天卻又沒事了……碰到這些問題, 有多少人想到應該上醫院看看呢?事實上, 這種短暫的、一過性的症狀, 往往是大中風的“預演”——小中風。 近日在醫院採訪時瞭解到, 近年來很多中風與頸動脈狹窄關係密切。 “可以說, 有六成左右的卒中與頸動脈狹窄有關。 ”

“頸動脈是給大腦供血、供氧的主幹道, 就像一條大水管,

一旦狹窄就會使大腦缺血;如果發生了堵塞, 那就是卒中了。 ”專家提醒, 突然視物不清、手麻或者失語, 這些現象就算很短暫, 甚至只是一過性的, 但也要引起重視, 因為往往是大腦缺血的信號, 最好到醫院做個檢查。

數說

六成腦卒中與頸動脈狹窄有關

據廣州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神經內科梁燕玲主任介紹, 提起中風, 人們想到的往往是腦血管栓塞了或者破裂了, “但其實頸動脈狹窄也是引起中風的一個重要原因。 ”

資料顯示, 腦中風是我國致殘率第一、致死率第二的高發疾病。 我國現有中風病人約800萬, 並以每年8.7%的速度遞增。

值得注意的是, 腦卒中發作起病看似在腦內, 其實大多數禍根在頸部。 資料表明, 60%的腦卒中發作是由於頸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頸動脈狹窄所引起的。

而據瞭解, 頸動脈狹窄在60歲以上人群中, 男性發病率達到7%~9%, 女性發病率達到5%~7%。 “目前, 無症狀的頸動脈狹窄已經被列為缺血性腦卒中,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中風、腦梗塞的獨立危險因素。 ”梁燕玲說。

病因

頸動脈狹窄 禍起“三高”

明明是發生在頸部的血管狹窄, 為何會對大腦產生如此嚴重的影響呢?梁燕玲解釋道,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 同時又是一個特殊的需氧器官, 它對氧氣的需求量非常大, 在心臟每分鐘的搏動輸出量裡, 約有十分之一供應給了腦部。 相應的, 腦組織對缺血缺氧相當敏感。 “如果把大腦比喻成一個用水的網路, 那麼頸部動脈就是向這個網路供水的主幹大水管,

其中兩根頸動脈為腦組織提供了80%以上的供血。 ”所以, 當發生頸動脈狹窄時, 腦供血就會受到影響。

梁燕玲指出, 血管的狹窄離不開動脈粥樣硬化的問題, 這種現象不僅可以發生在心臟, 也可以發生在頸部。 而近幾十年來, 我國大量人群患上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 這些慢性基礎病恰恰都是血管“殺手”, 再加上吸煙、肥胖和高齡等危險因素, 這些人的血管內皮會逐漸受損, 血管壁形成斑塊, 使血管的通道變得狹窄。 不僅如此, 斑塊一旦脫落, 就會變成人們常說的血栓。 血栓可以隨著血液流到大腦, 堵塞血管, 從而引發腦血栓、腦卒中。

預防

預防腦卒中 留神小信號

事實上, 頸動脈狹窄幾乎是沒有症狀的,

只有狹窄的程度已經對大腦血液供應產生了一定影響, 患者才會出現一些短暫的症狀, 也就是腦缺血的先兆。 比如眼前突然發黑、無緣無故失語, 都是中風的先兆。 這類症狀還包括:突然頭暈目眩, 一側眼睛食物模糊, 胳膊、腿發麻無力, 言語不清, 一側肢體無力, 拿東西不穩, 口角歪斜等。

“這類症狀剛開始出現時不會持續很久, 常於24小時內恢復, 所以很容易被忽視。 ”但梁燕玲強調, 這些表現其實都可能是動脈粥樣硬化、小斑塊脫落, 導致顱內小動脈栓塞造成的, 也是重要的預警信號。 如果繼續發生較大的斑塊脫落, 造成相對粗大的顱內動脈栓塞, 就可導致急性腦梗死, 引起永久性偏癱、偏盲、語言功能障礙、植物人甚至死亡等。

另外, 由於頸動脈狹窄可以導致腦供血不足, 長時間腦缺血可造成慢性腦損害, 可引起頭昏、視力下降等症狀, 甚至導致智力和社會功能等高級智慧活動的下降。

治療

溶栓“時間窗”擴到6小時以上

梁燕玲建議, 50歲以上的人群, 如果有條件, 最好能在體檢時增加頸動脈彩超的項目, “及時瞭解自己頸動脈血管的狀況, 如果血管有狹窄的情況, 但沒有症狀, 那就要根據病人自身的高危因素來考慮是否需要治療。 ”梁雁翎說, 年齡、基礎病等都是需要參考的指標, 如果高危因素多, 那就建議通過藥物, 例如抗血小板生成藥物阿司匹林、降脂藥等進行治療。 如果頸動脈的狹窄已經引起了上面提到的“小中風”症狀, 那麼除了藥物治療,

還有看狹窄的程度。 如果狹窄的比例超過了70%, 就要進行手術治療了。

梁燕玲還特別指出, 近年來, 醫學界對於小中風的溶栓治療有了新的認識。 “最新的觀點認為, 即使是小中風也要進行積極的溶栓治療。 ”據瞭解, 目前廣州大部分三甲綜合醫院都具有溶栓能力。 而對於已經發生了中風的病人來說, 隨著技術的改進, 如今溶栓的時間窗也比以前有所拓寬。 “一般最好在4.5個小時內溶栓。 如果超過了這個時間, 可通過介入進行溶栓。 ”目前溶栓主要有三大途徑:一是靜脈溶栓;二是通過介入手段進行動脈溶栓, 直接將藥物送進血管內;三是介入手術溶栓, 用一個特殊裝置進入血管, 將堵塞血管的血栓清理出來。 “最後一種手段, 就算病人血管堵塞的時間超過6小時,甚至一天之內都可以進行治療。”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梁燕玲主任醫師文/黎蘅 通訊員黃賢君

就算病人血管堵塞的時間超過6小時,甚至一天之內都可以進行治療。”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梁燕玲主任醫師文/黎蘅 通訊員黃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