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鰣魚是什麼

文章導讀

魚類是很多人都喜歡吃的食物, 不僅因為肉質的鮮美, 而且還是因為魚的營養價值。 而長江魚又是魚類中比較有營養的魚, 比如:鰣魚。 所謂長江魚這是一個概稱, 其實就是指生活在長江裡的魚。 鰣魚就是一種常見的長江魚。 鰣魚的肉質比一般的河魚還有海魚都要鮮嫩, 很多人都喜歡吃。

鰣魚是眾多長江魚的一種, 所以它有著一般長江魚都有的特點, 那就是肉嫩, 營養高。 鰣魚的做法也有很多種, 但是要數清蒸鰣魚的營養價值最高了。 那麼, 下面就來詳細地介紹下鰣魚這種長江魚究竟是什麼樣的。

鰣魚為溯河產卵的洄游性魚類, 因每年定時初夏時候入江, 其他時間不出現, 因此得名。 產于中國長江下游, 以當塗至採石一帶橫江鰣魚味道最佳, 素譽為江南水中珍品, 古為納貢之物, 為中國珍稀名貴經濟魚類, 鰣魚與河豚、刀魚齊名,

素稱“長江三鮮”。 繼揚子鰐、中華鱘、白鱀豚、胭脂魚之後, 長江鰣魚也遭遇種群危機。

鰣魚體長橢圓形, 長約24釐米, 大者達50釐米以上。 頭側扁, 前端鈍尖, 口大, 端位, 口裂傾斜, 下頜稍長, 上頜正中有一缺刻, 後端達於眼後緣的下方。 鰓耙細密。 鱗片大而薄, 上有細紋;無側線, 體側縱列鱗41~47;橫列鱗16~17。 腹部狹窄, 腹面有大形而銳利的棱鱗, 排列成鋸齒狀的邊緣, 腹鰭前為17~19, 腹鰭後為12~15。 腹鰭極小, 胸鰭、腹鰭基部有大而成長形的腋鱗。 背鰭17~18, 起點與腹鰭相對。 臀鰭18~20。 尾鰭深分叉, 被有小鱗。 休背及頭部灰黑色, 上側略帶藍綠色光澤, 下側和腹部銀白色, 腹鰭、臀鰭灰白色, 尾鰭邊緣和背鰭基部淡黑色。

鰣魚的肉味甘、性平, 歸脾、胃經, 能溫中開胃, 補益虛勞、強壯滋補、溫中益氣、暖中補虛、開胃醒脾、清熱解毒、療瘡。

宜連鱗蒸食, 鰣魚蒸後, 以其流下之油, 可塗抹燙傷處。 鰣魚肉嫩味鮮美, 鱗下多脂, 脂肪含量很高, 富含不飽和脂肪酸, 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對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等有益。

由上可見, 鰣魚不僅肉質鮮嫩, 而且富含人體所需的很多種營養物質, 所以備受人們的喜愛。 除了食用價值以外, 鰣魚還具有相當高的藥用價值, 對於一些人類常見的疾病還能起到一定治療的效果。 但是大家切記, 不要把鰣魚當做藥物來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