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驚!冰棍兒融化后 竟成了一攤膠狀物

今年的夏季似乎來得特別早, 每個地區的冷飲也開始熱銷了起來, 冰棍兒、雪糕, 是大多數人炎炎夏季最喜愛的食物;眾所周知冰棍兒吃多了不好, 但是具體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或許大家還不是很清楚, 但是相信大家看了以下冰棍兒融化后的樣子, 就會明白了。

今年是濟南30多年來入夏最早的一年,冷食跟著提前熱銷。 但一支冰糕常溫放置24小時后,竟成了一攤膠狀物,讓市民吃著有些擔心。 生產廠家稱,這是一種新型果凍冰糕,不完全融化屬于正常。 專家指出,這可能是增稠劑添加過量所致。

7日,記者調查發現,越便宜的冰糕添加劑越多,有的多達十幾種。 業內人士透露,一些企業為了節省成本,找香料、增稠劑來“幫忙”調出好滋味。

市民質疑>>冰糕化成膠狀物,還能吃么?

“冰棍化成了一攤黏糊糊的膠狀物,這是怎么回事?”家住省城閔子騫路附近的市民王先生說,6日天氣很熱,他就把剛買的冰棍放進啤酒里想給啤酒降溫。

令人意外的是,冰棍在啤酒中半小時后還沒完全融化。 王先生取出來一看,冰棍變成了一團軟軟的膠狀物。

王先生看到包裝紙上寫著,這是一款水晶舌頭果凍冰棍,上面添加劑有十余種:黃原膠、卡拉膠、魔芋膠、刺槐豆膠、檸檬酸、蘋果酸、甜蜜素、安賽蜜、阿斯巴甜、糖精鈉、食用荔枝香精等。 “一支冰棍十幾種添加劑,會不會超標?”王先生有些擔心,原以為買這種白色冰棍,香精和色素會比較少,現在才發現添加劑并不比五顏六色的雪糕少。

記者將一支沒有拆包裝的舌頭果凍冰棍放在常溫下24小時,冰棍仍未完全融化,而是縮成一塊黏糊糊的膠狀物。 摸著比果凍稍軟,不易捏碎,聞起來香氣很濃。

隨后,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咨詢該冰糕的生產廠家。 對方稱,這是一種新型果凍冰糕,不能完全融化屬于正常。 冰糕雖采用老包裝但符合新國標,應該不會有質量問題。 至于那一攤膠狀物,對方建議暫時不要食用。

市場調查>>添加劑種類越多,冷食價格越低

7日,記者走訪了省城大潤發超市,不少市民正在購買冷食。 記者隨手查看了幾盒雪糕,發現外包裝上都標識了食品添加劑種類。

在一款水果口味的雪糕外包裝上,標有檸檬酸、甜蜜素、卡拉膠等12種食品添加劑,而旁邊一桶蒙牛巧克力口味的冰激凌,其乳化劑、色素、增稠劑等添加劑的數量有10種。 記者發現,雪糕中食品添加劑數量的多少,和雪糕價格也有關系。

售價三四元一盒的雪糕,食品添加劑數量大都在10種以上;二三十元一盒的雪糕,添加劑數量大都有五六種;而一盒售價27元的八喜雪糕,僅有5種添加劑。

對此,濟南群康集團董事長、濟南市食品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冷食分會會長于宏昌指出,在冷飲中,國家允許使用的添加劑不到30種。 因為結晶體不同,冰糕、雪糕、冰激凌也有各自的標準。 其中,冰糕也就是冰棍,它的成分一般只有水、糖和添加劑,水的含量應是95%,添加劑不能超過總重量的5%。 雪糕和冰激凌則對總干物投放量有要求,雪糕總干物為15%到25%,這里的總干物指奶、玉米淀粉、飴糖、蔗糖;冰激凌總干物含量為25%到40%,這里的總干物指奶或還原奶。

對于價格低廉的雪糕添加劑較多的現狀,于宏昌指出,這是企業降低成本的表現。

雪糕中如果添加水果、牛奶等,成本壓力大。 一些企業節省成本又想提升口味,就需要一些香料、增稠劑來“幫忙”。 “所以,市民購買冰棍雪糕時,盡量不要購買過于鮮亮的。 ”

專家說法>>添加劑疊加用量,沒有具體標準

“冰糕融成一攤膠狀物,應該是配方不合理,可能是食用膠添加過量所致。 ”于宏昌表示,正常情況下,冰糕中添加劑含量很少,不會出現這種情況,而雪糕、冰激凌更是只會化成水。

質監部門的工作人員表示,根據國家標準,黃原膠、卡拉膠、刺槐豆膠這種添加劑的使用量沒有最高量,屬于相對較安全的添加劑,食品企業可以根據需要適量添加。

對此,山東省輕工業學院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趙教授表示,根據該款冰棍外包裝上的標識來看,執行的是SB/T10016標準,這是一個商業推薦性標準,但冰棍中的食品添加含量多少,必須要符合國家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_2011)。 目前關于食品添加劑的標準仍不夠具體詳細,盡管每種食品添加劑都在規定含量內,但仍可能存在一些問題。 比如,冰棍中同時添加了多種防腐劑、色素,“多種增稠劑的疊加含量就有可能超標了,但關于食品添加劑疊加含量應控制在多少,國家目前并沒有具體的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