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月桂葉的功效與作用

月桂葉是一種中藥材, 在古代就有用月桂葉治病的先例, 所以我們可以放心食用。 接下來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月桂葉的功效等。

【來源】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月桂的葉。

【原形態】 常綠喬木, 高可達9-12m, 樹皮黑褐色。 葉互生, 革質, 長橢圓形或披針形, 長約6-11cm, 寬2-4cm, 先端銳尖, 基部楔形, 全緣或稍波狀, 反卷, 深綠色, 破碎後有清香;葉脈羽狀, 兩面隆起;葉柄長約1cm, 紫色。 傘形花序腋生, 雌雄異株;花小, 直徑3-4mm, 黃色, 總花梗長約1cm, 梗基有總苞;雄花花被片4, 倒卵形, 先端鈍圓;雄蕊12, 每輪3數排列, 花藥內向瓣裂;雌花花被4, 雌蕊1, 子房1室, 柱頭短,

稍成頭狀。 漿果橢圓形, 暗紫色。 花期4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原產於地中海一帶。

【性狀】 性狀鑒別 葉長橢圓形或披針形, 長6-11cm, 寬1.5-4cm, 先端銳尖, 基部楔形, 全緣或微波狀, 反卷, 上表面灰綠色, 下表面色淡, 兩面側脈和網脈顯著突起, 無毛;葉柄長5-8mm, 無毛。 革質, 不易折斷。 氣芳香, 味辛涼。

【化學成份】 葉含芳香油,主要成分是芳樟醇(linalool),丁香油酚(eugenol),牻牛兒醇(geraniol), 1, 8-桉葉素(1, 8-cineole),松油醇(terpineol),乙醯丁香油酚(aceiyleugenol),甲基丁香油酚(methyleugenol),α-蒎烯(α-pinene),水芹烯(phellandrene)等;還含倍半萜內酯:大牻牛兒內酯(germacranolide),月桂烯內酯(laurenobiolide),木香烯內酯(costunolide),南艾蒿烯內酯(artemorin),過氧南艾蒿烯內酯(verlotorin),巴爾喀蒿烯內酯(santamarin, balchanin),瑞諾木烯內酯(reynosin)。 又含黃酮類成分:山柰酚(kaempferol)的和槲皮素(quercetin)的3-芸香糖甙,3-葡萄糖甙,3-半乳糖甙,3-鼠李糖甙,3-阿拉伯糖甙及芸香甙(rutoside)。 另含(D-葡配甘油型)-3-辛酮糖(D-glucoglycercr-3-octulose)。

尚含生物鹼:網葉番荔枝堿(reticuline),波爾定堿(boldine),黃肉楠堿(actinodaphnine),N-甲基黃肉楠堿(N-methylactinodaphnine),異南天竹種堿(isodomesticine),去甲異南天竹種堿(noriedomesticine),新木薑子堿(neolitsine),無根藤次堿(launobine),蓮葉桐堿(nandigerine, hernangerine), 芳香厚殼桂堿(cryptodorine)。

【藥理作用】 抗病毒作用 平皿內試驗表明, 用月桂葉油浸塗2cm直徑圓濾紙片, 在平皿內任其揮發, 皿蓋上加入鼻病毒17型稀釋液0.02ml(含病毒100TCID50),33℃接觸60分鐘即有殺滅作用。 與紗布條上鼻病毒17型、流感病毒A3-昆軍75-五株、腺病毒7型接觸30分鐘、60分鐘及120分鐘,以接觸60分鐘以上的作用明顯, 將人胚氣管塊加入0.2ml鼻病毒17型100~1000TCID50, 吸附30分鐘, 與月桂葉油(浸塗於2cm直徑圓濾紙)發揮之氣體接觸90分鐘, 能殺滅病毒。 如將吸附延長3h以上, 揮發油則不能完全殺死病毒。 由此提示, 有部分病毒侵入氣管塊之細胞內, 而揮發油則不能進入細胞內。

給人用月桂葉油揉酸製劑滴鼻, 並以鞣酸作為對照, 表明該揮發油有短期的預防感冒的功效, 無副反應。

【性味】 辛;微溫

【功能主治】 健胃理氣。 主脘脹腹痛;跌撲損傷;疥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3-6g, 外用:適量, 煎湯洗浴。

【摘錄】 《中華本草》

本文向我們介紹了什麼是月桂葉, 我們知道月桂葉是有著非常高的藥用效果的, 但要提醒大家的是, 月桂葉一般都是不可以亂吃的, 否則會引起嚴重的後果的, 希望大家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