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為什麼容易心碎

為了一場演講比賽, 你精心準備了很久, 最後卻沒有獲得名次, 你大哭一場, 決定再也不參加任何比賽了;被心儀已久的女孩拒絕, 你心灰意冷, 開始懷疑自己, 甚至不再相信愛情;同事無心的一句玩笑, 你便覺得他話中有話, 對自己有看法, 為此輾轉反側好幾天……生活中,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這種敏感、脆弱的“心碎”時刻, 人們形象地稱之為“玻璃心”。 為什麼有些人是“易碎體質”?

南方醫科大學心理系副教授肖蓉告訴《生命時報》記者, 造成“玻璃心”的原因很多, 除了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 家庭教育、成長經歷、社會導向等,

都會影響個人的心理素質。 尤其在童年、青少年時期, 有些孩子雖然在家中獲得良好的物質條件, 卻缺乏長輩的肯定, 得不到精神層面的滿足, 不能切實感受到自己是“被愛、被關心”的。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 傾向於從外部獲得安全感、歸屬感, 很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 一點風吹草動, 都會在他們心中掀起千層巨浪。 在旁人看來, 這就是脆弱、敏感的“玻璃心”。 另外, 在學校中, 很多老師、家長更看重學生的成績, 只要考得好就萬事大吉, 對其價值觀塑造和心理健康關注較少。 這種做法導致孩子進入大學、社會後患上了“空心病”, 人生目標迷茫, 不會自我調節情緒, 受到一點挫折和批評便一蹶不振。 還有, 在成長過程中遭受的打擊也會使人留下心理創傷,
如童年時期因為相貌不佳被同齡人欺負的孩子, 多年後仍然會對他人關於相貌的玩笑格外敏感。 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 容易“心碎”的人總是有一些共通點:太看重自我、過度在意外界的評價、自卑又自傲、追求完美、悲觀主義。

肖蓉說, 要想拯救自己的“玻璃心”, 首先要學會接納自己、認清自己。 任何人都有敏感、脆弱的時候, 我們身邊很多堅強、成熟的人, 或許曾經歷過這樣一個階段。 只有直面自己的不完美, 思考如何糾正它而不是回避、視而不見, 才能獲得心靈的成長。 其次, 要學會尋求他人的幫助, 不要羞於啟齒。 感到情緒低落時, 切忌悶在心裡, 向朋友、親人傾訴可以有效緩解負面心理。 若長期處於敏感、脆弱的狀態,

影響到日常生活並無法改善時, 就要諮詢心理醫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