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健康

讓你“誤入歧途”的避孕謎題

避孕藥誤解1、增加某些婦科癌症風險?

專家指出, 人們所擔心的致癌風險, 主要是擔心雌激素。 事實上研究發現, 服避孕藥時間越長,

子宮內膜癌發生率反而越低。 服避孕藥5年能降低50%的卵巢癌發生率, 停藥後這種保護作用還可持續10年。

避孕藥誤解2、增加體重?

早期的口服避孕藥雌激素劑量較大, 孕激素單一, 對某些使用者來說, 會出現發胖、長斑等副作用。 但隨著科技的發展, 這些問題都已經得到解決。 像目前國內引進的幾個知名品牌的短效避孕藥, 如“媽富隆”、“優思明”, 都不存在增加體重的問題。

避孕藥誤解3、停藥3-6個月才可妊娠?

這種觀點只是針對已被淘汰的長效避孕藥而言的。 對短效避孕藥來講,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 沒有任何臨床研究證明需要停藥3-6個月再妊娠。 如果想懷孕, 只要停服避孕藥即可。

避孕藥誤解4、導致胎兒患病、畸形?

這也是很多女性對避孕藥副作用存在的最大誤區。

世界各地的醫學研究發現, 服用過避孕藥的婦女懷孕生產後, 後代出現畸形的比例, 與沒有服過避孕藥的婦女比例基本沒有差別。 所以目前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先天畸形與避孕藥有關。

避孕藥誤解5、降低女性生育能力?

多家醫院的醫生都表示, 其實生育能力的強弱與自身年齡有關。 很多女性在年輕時把服用避孕藥作為避孕手段。 在決定停藥時, 她們的年齡往往已經不小, 受孕幾率自然會降低。 因此才造成了人們認為避孕藥影響生育能力的誤解。

避孕藥誤解6、長期服用會導致閉經?

其實正確服用避孕藥, 不僅不會閉經, 還可以調整月經週期, 緩解痛經和出血過多症狀。 對於受痤瘡性皮膚困擾的女性來說,

服用避孕藥還有改善膚質的效果。 不少醫院的婦科醫生對一些沒有避孕需要, 單純因月經週期紊亂前來就診的患者, 也會視身體情況開出少量避孕藥來協助調理經期紊亂的症狀。

無論是常規避孕藥, 還是緊急避孕藥, 藥物本身並沒有錯, 它們的存在目的都是減少女性意外懷孕帶來的不便。 然而在中國這個向來缺少正確性教育的國家, 錯就錯在缺乏對正確使用避孕藥的宣傳, 才使得整個避孕藥藥界“誤入歧途”, 該推廣的被妖魔化, 不該濫用的被捧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