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家裡這些健康雷區,你避開了嗎?

冰箱用不好, 可能會變“毒箱”甚至“致癌箱”

冰箱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發明之一, 它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 在醫學上, 也有資料表明冰箱的發明使得胃癌的發生率明顯降低——因為食物的變質問題不再嚴重。 但也有很多人沒有全面地認識冰箱, 只是很信任地把它當成“保險箱”。 其實, 近年來我國胃癌、大腸癌的發生率正在逐年增高, 而其中就有冰箱“瀆職”的原因。

逢年過節, 我們都覺得冰箱太重要了, 跟保險箱一樣, 裡面什麼都有, 吃不完的也可以存在裡面。 今天必須要提醒大家:冰箱可不是保險箱!用不好可能會變“毒箱”,

甚至是“致癌箱”!因為冰箱裡有幾個致命的“雷區”, 我們千萬不能觸碰。

國外有組資料表明, 冰箱的發明讓胃癌的發病率下降了20%, 但是我國近幾年胃癌和大腸癌發病率不降反升, 這和冰箱的使用不當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平常喝的可樂、礦泉水, 它們本身沒有問題, 但裝它們的瓶子卻不可以長期使用。 很多人會把喝完的塑膠瓶留下來, 作為油、辣椒等東西的儲藏瓶, 這是很不健康的。

塑膠瓶的底部標注有“1”“2”“3”等數字, 它代表的就是該塑膠瓶的使用材質。 其中最常見的“1”, 代表的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簡稱PET), 最好就把它當成一次性的, 不要再留下來裝油或調料。

大家平時可能不太在意塑膠瓶的材質,

所以常用喝完水的塑膠瓶裝油、辣椒等調味品。 但出於健康考慮, 大家一定要看清楚塑膠瓶底部的數字。 如果是1, 最好不要重複使用。

塑膠瓶之所以很柔軟, 就是因為它們在製作的過程中加入了增塑劑。 塑膠瓶裡通常有16種常用的增塑劑, 如鄰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鄰苯二甲酸苯基丁酯(BBP)等。

這些物質的健康風險可不小。 首先, 塑化劑有引發惡性腫瘤的風險;其次, 它會產生干擾生物體內分泌的化學物質, 這些物質進入人體後會造成一種慢性中毒的效果。 它會模擬體內的天然激素, 與激素的受體結合, 改變人體正常激素的數量, 使身體產生對激素的過度作用, 從而摧毀人體的正常機能。

我們常說的“環境激素”的改變導致很多人不孕不育或嬰兒畸形,

很大程度上就是飲食材料的使用不當造成的。

我們每天的生活都被“塑化劑”所籠罩, 比如出去吃飯, 吃剩下了就會打包, 要用到打包盒;就算不出去吃, 打開家裡冰箱, 裡面也少不了塑膠製品。 下面就有一個因打包盒使用不當造成的殘酷案例。

25歲的小李是一家星級酒店的廚師, 孝順的他每天下班後, 會做些菜打包帶回家給父親吃。 沒想到, 2014年年末, 他的父親突然感到下腹部頻繁出現莫名的疼痛, 排便也十分不暢, 嚴重時還會排出黑色血塊。 一周後小李陪父親去醫院檢查, 結果卻讓他感到像晴天霹靂:他父親患上的是結直腸癌晚期。

小李父親之所以會患上結直腸癌,

和打包盒的頻繁使用有很大關係。 打包盒通常都是一次性的, 小李父親用打包盒吃完後, 要是有剩飯剩菜, 依舊裝在打包盒裡放進冰箱儲存。 久而久之, 打包盒融出了塑化劑, 而剩飯剩菜本身也產生了亞硝酸鹽等致癌物。 兩者結合, 在人體內便慢慢滋生了惡性腫瘤。

因此, 我們一定要注意日常食物清洗、烹飪以及貯藏的清潔。 因為以上每個環節, 都存在感染致病因素的危險。 尤其是儲藏盒的使用, 基本上只5號聚丙烯材質的塑膠盒適合放入冰箱, 這種材質相對穩定, 耐高溫也耐低溫, 其適合的溫度是零下20℃到120℃。 所以, 大家要記得:只有當塑膠製品的底部標著數位“5”, 或者“雪花”, 或者“零下20℃”, 才說明它可以放進冰箱儲存。

你家的保鮮膜適合放入冰箱嗎?

除了塑膠瓶、塑膠盒,

我們冰箱裡最常用的塑膠製品還有一種。 它不是很起眼, 但潛在危害卻更大, 那就是保鮮膜。

很多人覺得食物必須蓋上保鮮膜才能放入冰箱。 事實上, 市面上販售的保鮮膜有不少本身就不適合放入冰箱。

我們針對市面上最常用的三種保鮮膜做了以下實驗。

第一種是從水果攤買來的, 從外觀看上, 它特別透亮, 薄, 質地軟, 較難點燃。 燒熱的火焰中心呈黃色, 邊緣呈綠色, 有白煙和軟化現象, 同時可聞到糊焦味。 燒完以後, 該保鮮膜呈黑色狀。

第二種是從熟食店買回來的保鮮膜, 看起來也非常透亮, 燃燒過程跟第一種相似。

第三種是從正規超市購買的保鮮膜, 它是半透明的, 質硬,

非常容易點燃, 燃燒時火焰上端呈黃色, 下端呈藍色;有融熔、滴落現象, 同時可聞到石蠟味。 燃燒後, 該保鮮膜呈蠟燭白色狀。

前兩種燃燒後呈黑色的保鮮膜, 其燃燒過程中火焰呈黃綠色, 說明它裡面含有氯, 同時味道特別刺鼻, 基本可以判斷它是PVC保鮮膜。 第三種燃燒的時候無味, 燃燒過程像滴蠟一樣, 基本證明它是PE保鮮膜。

現在市面上出現的保鮮膜主要有三種:一種是聚乙烯(PE)保鮮膜, 一種是聚偏二氯乙烯(PVDC)保鮮膜, 還有一種就是聚氯乙烯(PVC)保鮮膜。

其中, PE 和PVDC是適合放入冰箱的, 而PVC則最好不要放入冰箱, 它裡面的塑化劑隨時都會析出, 就是在常溫下也可從保鮮膜滲入到包裝的食物中, 要是遇見油脂就更麻煩了。

需要注意的是, 即便是從正規超市購買的保鮮膜,在使用上也有講究。通常,必須等菜涼透了,才能蓋上保鮮膜。否則不僅不能保護蔬菜中的維生素C,反而會加速維生素C的流失。

什麼樣的塑膠瓶才是最安全的?

塑膠瓶底部三角形內的數字表明其不同材質與特點。

數字“1”: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1”常見於礦泉水瓶、碳酸飲料瓶等瓶底。其代表PET材料的耐熱度有限,至70℃就易變形,且會融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實驗表明:標“1”的塑膠瓶用了10個月後,就可能釋放出被稱為“環境殺手”的塑化劑等有害物質。因此,標“1”的塑膠瓶不能放在汽車內曬太陽,也不要拿來裝酒、油等日常食用的物質。

數字“2”:高密度聚乙烯(HDPE)

“2”常見於白色藥瓶、清潔用品與沐浴產品外瓶。HDPE無毒、無味,使用溫度可達100℃,具有良好的耐熱性和耐寒性。但它不適合用來做水杯,或者用來做儲物容器儲存其他物品。如果清潔不徹底,最好也不要迴圈使用。

數字“3”:聚氯乙烯(PVC)

“3”常見於雨衣、建材、塑膠膜、塑膠盒等。PVC價錢便宜,同時可塑性優良,所以使用很普遍,但PVC只能耐熱81℃,溫度過高時會產生有害物質,所以很少被用於食品包裝。而且PVC難清洗,易殘留,所以最好不要迴圈使用。

數字“4”:聚乙烯(PE)

“4”常見於保鮮膜、塑膠膜等。PE高溫時會產生有害物質,這些物質隨食物進入人體後,可能誘發乳腺癌等疾病。所以需要強調,保鮮膜不可以放入微波爐一起加熱。

數字“5”:聚丙烯(PP)

“5”常見於豆漿瓶、優酪乳瓶、果汁飲料瓶、微波爐餐盒等。其熔點高達167℃,是唯一可以放入微波爐的塑膠盒,也可以在仔細清潔後重複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微波爐餐盒的盒體以PP製造,但盒蓋卻以其他材質製造,不能抵抗高溫,所以盒蓋不能與盒體一起放入微波爐。

數字“6”:聚苯乙烯(PS)

“6”常見於碗裝泡面盒、速食盒等。同樣,PS不能放入微波爐加熱,以免因溫度過高而融出有害物質。另外,PS裝酸性物質(如柳橙汁)、鹼性物質後,會分解出致癌物質。因此,避免用速食盒打包滾燙的,以及酸鹼性明顯的食物。

數字“7”:其他類(PC)

“7”常見於水壺、太空杯、奶瓶等。百貨公司常用這種材質的水杯當贈品,但它很容易釋放出有害物質:雙酚A。所以,PC不要在陽光下直曬,使用時也最好不要加熱。

實用妙方 冰箱的正確清理方法

電冰箱每使用1-2周,最好對箱內膽及放置食品的擱架附件等進行認真的擦洗,以確保箱內環境清潔,避免異味產生。特別是夏季,對冰箱的清洗、消毒,更要每星期一次。

冰箱需要經常清理的地方有以下幾個方面:

1.電冰箱門上的密封條上的微生物多達十幾種,這些微生物的存在,很容易導致人體各種疾病。其清理辦法為:用酒精浸過的幹布擦拭密封條,效果最佳。

2.經常去除電冰箱內的異味。電冰箱使用時間過長又未做到及時清理,就會出現難聞的異味,這是由於電冰箱內各種物品的混裝造成的。物品貯存最好不超過一個月。另外,冰箱使用1-2周後,可在溫水中加入少量的清潔劑,再用清水擦淨。也可將酒精和水按7∶3的比例兌成溶液,倒入噴霧器內,邊噴邊擦冰箱,再用舊牙刷清除死角污垢,這樣可以有效驅除異味。

3.經常清理電冰箱內的剩飯。可以說每個家庭的電冰箱冷藏室內都存有剩菜剩飯,這一方面容易使電冰箱內的物品串味,另一方面冷藏室並非無菌室,剩菜剩飯很容易受到各種細菌的侵蝕。因此,電冰箱內的剩菜剩飯應儘快食用,食用前請千萬要加熱。 即便是從正規超市購買的保鮮膜,在使用上也有講究。通常,必須等菜涼透了,才能蓋上保鮮膜。否則不僅不能保護蔬菜中的維生素C,反而會加速維生素C的流失。

什麼樣的塑膠瓶才是最安全的?

塑膠瓶底部三角形內的數字表明其不同材質與特點。

數字“1”: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1”常見於礦泉水瓶、碳酸飲料瓶等瓶底。其代表PET材料的耐熱度有限,至70℃就易變形,且會融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實驗表明:標“1”的塑膠瓶用了10個月後,就可能釋放出被稱為“環境殺手”的塑化劑等有害物質。因此,標“1”的塑膠瓶不能放在汽車內曬太陽,也不要拿來裝酒、油等日常食用的物質。

數字“2”:高密度聚乙烯(HDPE)

“2”常見於白色藥瓶、清潔用品與沐浴產品外瓶。HDPE無毒、無味,使用溫度可達100℃,具有良好的耐熱性和耐寒性。但它不適合用來做水杯,或者用來做儲物容器儲存其他物品。如果清潔不徹底,最好也不要迴圈使用。

數字“3”:聚氯乙烯(PVC)

“3”常見於雨衣、建材、塑膠膜、塑膠盒等。PVC價錢便宜,同時可塑性優良,所以使用很普遍,但PVC只能耐熱81℃,溫度過高時會產生有害物質,所以很少被用於食品包裝。而且PVC難清洗,易殘留,所以最好不要迴圈使用。

數字“4”:聚乙烯(PE)

“4”常見於保鮮膜、塑膠膜等。PE高溫時會產生有害物質,這些物質隨食物進入人體後,可能誘發乳腺癌等疾病。所以需要強調,保鮮膜不可以放入微波爐一起加熱。

數字“5”:聚丙烯(PP)

“5”常見於豆漿瓶、優酪乳瓶、果汁飲料瓶、微波爐餐盒等。其熔點高達167℃,是唯一可以放入微波爐的塑膠盒,也可以在仔細清潔後重複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微波爐餐盒的盒體以PP製造,但盒蓋卻以其他材質製造,不能抵抗高溫,所以盒蓋不能與盒體一起放入微波爐。

數字“6”:聚苯乙烯(PS)

“6”常見於碗裝泡面盒、速食盒等。同樣,PS不能放入微波爐加熱,以免因溫度過高而融出有害物質。另外,PS裝酸性物質(如柳橙汁)、鹼性物質後,會分解出致癌物質。因此,避免用速食盒打包滾燙的,以及酸鹼性明顯的食物。

數字“7”:其他類(PC)

“7”常見於水壺、太空杯、奶瓶等。百貨公司常用這種材質的水杯當贈品,但它很容易釋放出有害物質:雙酚A。所以,PC不要在陽光下直曬,使用時也最好不要加熱。

實用妙方 冰箱的正確清理方法

電冰箱每使用1-2周,最好對箱內膽及放置食品的擱架附件等進行認真的擦洗,以確保箱內環境清潔,避免異味產生。特別是夏季,對冰箱的清洗、消毒,更要每星期一次。

冰箱需要經常清理的地方有以下幾個方面:

1.電冰箱門上的密封條上的微生物多達十幾種,這些微生物的存在,很容易導致人體各種疾病。其清理辦法為:用酒精浸過的幹布擦拭密封條,效果最佳。

2.經常去除電冰箱內的異味。電冰箱使用時間過長又未做到及時清理,就會出現難聞的異味,這是由於電冰箱內各種物品的混裝造成的。物品貯存最好不超過一個月。另外,冰箱使用1-2周後,可在溫水中加入少量的清潔劑,再用清水擦淨。也可將酒精和水按7∶3的比例兌成溶液,倒入噴霧器內,邊噴邊擦冰箱,再用舊牙刷清除死角污垢,這樣可以有效驅除異味。

3.經常清理電冰箱內的剩飯。可以說每個家庭的電冰箱冷藏室內都存有剩菜剩飯,這一方面容易使電冰箱內的物品串味,另一方面冷藏室並非無菌室,剩菜剩飯很容易受到各種細菌的侵蝕。因此,電冰箱內的剩菜剩飯應儘快食用,食用前請千萬要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