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九大口訣教您:調肺腑 防霧霾

清氣道以護肺:

吸入霧霾中的污染物, 輕者可引起支氣管炎、肺泡的炎症, 重者可引起中毒。 因此, 霧霾時節應每日早晚選擇空氣清新處主動咳嗽,

可增強呼吸道清除痰液的能力, 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沉積物、污染物, 減少肺部損害。

通腑氣以清肺:

中醫認為, 肺與大腸相表裡, 大便秘結可誘發或加重慢支等肺部疾患。 因此, 通利大便既可降肺氣, 泄濁陰, 預防衰老、癌症, 又可防治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等。

平時應多喝水, 多吃新鮮菜蔬與粗糧, 多做腹部按摩;習慣性便秘者可在醫生指導下及時採用藥物或非藥物療法治療。

常歡笑以宣肺:

笑口常開, 不僅是治療百病的良藥, 也是促進體內器官年輕的靈丹, 對肺尤其有益。 歡笑時或唱歌時, 胸肌伸展, 胸廓擴張, 肺活量增加, 可促進肺內氣體的交換, 從而消除疲勞, 解除抑鬱, 祛掉煩惱, 有助於恢復體力與精力。

勤喝水以益肺:

霧霾時節多喝水, 以保持肺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也可直接將水“攝”入呼吸道, 方法是將熱水倒入杯中, 用鼻子對準杯口吸入, 每次10分鐘, 每日2次~3次即可。

重食療以潤肺:

中醫認為, 霧霾為陽邪, 易傷津損肺, 耗傷肺陰, 因此應注意食療以潤肺,

百合、銀耳、荸薺、山藥、秋梨、蓮米、芡實、魚鰾、蜂蜜等有滋陰潤肺作用, 冰糖銀耳湯、黃精秋梨湯、雪梨膏、百合蓮米湯、山藥蓮米湯、芡實山藥羹等也有養陰潤肺作用, 不妨常食。

進中藥以補肺:

進補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 除食補外, 可選擇一些具有養陰益肺作用的中藥以補肺, 如明黨參、北沙參、太子參、玉竹、東阿膠、西洋參、燕窩等, 可泡服, 或煮粥服食, 或與肉食類同燉服食。

含藥液以衛肺:

藥液含漱可殺滅上呼吸道的細菌及病毒, 濕潤咽喉, 有效地防治呼吸道感染, 防止霧霾病, 可取野菊花、板藍根、金銀花、魚腥草、大青葉, 任選一種, 水煎含漱, 或噴潤咽喉, 每日3次~5次。

多運動以健肺:

強健肺臟的最佳方法是適當的體育鍛煉, 因此, 可根據人們的喜好不同、身體差異,

分別選擇合適的鍛煉方法, 如慢跑、散步、打太極拳、門球、練氣功等, 可改善呼吸功能, 增強肺心血液迴圈, 增進肺心功能。 但早晚霧霾嚴重時不宜鍛煉。

施足浴以暢肺:

冬春季節, 地面溫度低, 腳掌離心臟遠, 血流緩慢, 雙腳容易受寒, 引起上呼吸道及腹腔的溫度降低, 使人抵抗力減弱, 引發霧霾病, 加重呼吸道感染。 足浴可減輕和消除局部毛細血管的病理性異常, 改善組織的血液迴圈, 消除呼吸道組織的炎症、過敏、腫脹現象, 使呼吸道通暢, 從而起到預防感冒、咳嗽、胃痛、霧霾病等作用。 一般睡前可用溫水足浴, 每次10分鐘~30分鐘, 有條件者也可選用中藥足浴, 如桂枝、麻黃、羌活、獨活、細辛、艾葉等水煎取汁, 兌入溫水適量,

將雙足浸入, 待水溫下降後, 再適當兌入熱水, 邊洗邊搓, 直至水加至踝關節以上。 每晚一次, 每劑可用3天。 足浴後, 再用雙手交替按摩湧泉、承山、足三裡等穴位, 可增強足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