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您真的會服藥嗎

人食五穀雜糧, 難免會生病, 這就或多或少需要藥物調節, 説明恢復到健康狀態。 那麼, 面對品目繁多的藥物、服用方法各異的藥品, 您真的會服用嗎?

1.一天三次服藥, 就是隨一日三餐服藥嗎?

這種認識不完全正確。 藥物有很多種, 通常分別針對症狀、病因、疾病機制等發揮作用。 對於針對症狀的藥物, 如退燒藥, 儘管說明書上寫著“一天三次”, 但並不意味著需要一天吃三次, 而是只有當症狀出現、發燒到38.5℃以上時才需要服用, 服用次數一天不超過三次。 針對病因起作用的藥物, 如抗生素, 如果醫囑要求“一天三次”,

那就必須嚴格地按每8小時一次的間隔服藥, 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穩定有效的血藥濃度, 達到殺菌或抑菌的效果。 對於那些不是針對症狀、也不嚴格針對病因的藥物, 則可按醫囑隨三餐時間服用。

2.飯前服藥就是空腹服藥嗎?

飯前服藥和空腹服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空腹服藥是指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 通常一些腸溶片藥物, 需要迅速通過胃到達腸發揮作用, 則要空腹用藥, 中藥的補益類藥物一般建議空腹服用, 有利於充分吸收。 飯前服藥通常指飯前15~30分鐘, 如胃黏膜保護劑, 飯前服用可保護已有潰爛的胃黏膜免受食物刺激, 抑制胃酸分泌的也宜飯前服。 飯後服用是指飯後30分鐘服用, 如一些對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藥物,

飯後服用可減輕對胃黏膜的刺激作用。 對於中藥, 一般病變部位在上部的, 建議飯後服用, 反之飯前服用。 另外, 還有一些藥有特殊服法, 如需要同第一口飯一起咀嚼吞服的降糖藥等。

3.所有的藥物都可以用熱水送服和沖服嗎?

大多數藥物都可以用40℃以下的溫水送服或沖服, 但有三類藥物不能用熱水服。 第一類為助消化的胃蛋白酶、胰酶、酵母片等, 因藥中活性成分為蛋白質, 遇熱後可凝固變性而失去應有的催化作用。 第二類為維生素C, 其對熱不穩定, 遇熱後易還原而失去藥效。 第三類為止咳糖漿, 多數需要含服或緩緩吞服, 使其黏附在發炎的咽喉黏膜上, 形成保護薄膜, 減輕炎症反應, 阻斷刺激而緩解咳嗽;若用熱水沖服會稀釋糖漿,

降低稠度, 不能形成保護層。

4.藥物可以掰開服用嗎?

藥物有多種劑型, 其中緩釋片(膠囊)、控釋片(膠囊)、腸溶片(膠囊)等都是不可以掰開或碾碎服用的。 這些劑型的藥物都加有特殊的輔料和包裹材料, 在體內有其固定的釋放速度或釋放地點, 一旦破壞其完整性, 則無此作用, 甚至還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 只有當藥片中央有切痕的才可以掰開服用, 若沒有最好不要掰開服用。

5.嘔吐藥物需要補服嗎?

有些人尤其是小孩子會出現吃藥後嘔吐的情況。 通常在服藥15分鐘內嘔吐的, 則按原劑量補服一次;若服藥超過半小時嘔吐, 則不需補服, 因為藥物在體內吸收是比較快的。 (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