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為什麼2歲寶寶會腿疼

很多媽媽因為是第一次當媽媽, 所以寶寶的各個情況都不太瞭解, 就像2歲的寶寶腿疼, 這是什麼情況呢?是不是什麼疾病呢?對寶寶以後的成長發育有沒有什麼影響呢?要不要治療呢?那麼今天就為大家講解一下2歲寶寶腿疼是怎麼回事吧。

生長痛多發生在學齡期前後的小兒生長發育快的春季, 主要與這一時期兒童活動量相對增多, 長骨生長較快, 局部肌肉筋腱生長發育不協調有關。 生長痛主要表現為肢體的疼痛, 以兩下肢大腿部位多見。 特點是一般較輕, 多為雙側性, 疼痛持續時間較長, 有時可達數月或更久, 疼痛時間多發生在下午和晚間, 經一夜休息就會消失。 生長痛是一種生理性疼痛, 是暫時的, 過一個時期就會好的, 不必治療。

由於生長痛是小兒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生理現象, 有些家長往往把其他一些疾病引起的腿部疼痛當成生長痛,

以至耽誤了這類疾病的治療。 疼痛與生長痛類似的疾病有以下幾則:

1)生長痛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 一般隨著幼兒生長發育會自行消失, 當孩子發生腿痛時, 急請與以下幾種腿痛時區別, 以免延誤治療:

1.一過性髖關節骨膜炎

它的症狀是突發性腿痛, 晨起後突然不會走路、不能站立、孩子沒有明確的外傷史, 有時還有發燒等症狀, 醫生檢查能發現髖關節活動受限, X線檢查髖關節正常, 少數患兒髖關節腫脹。 此病經熱敷, 臥床休息1--2周, 口服牛磺酸、維生素B1治療。

2.結核性髖關節炎

此病多見於學齡前小兒, 發病較緩慢, 以單側多見。 疾病早期患側肢體酸痛, 因此小兒在走路時步態發生改變, 以後疼痛逐漸加重,

尤其是夜間睡眠時被痛醒, 此為本病的主要特徵。

3.股骨頭壞死

此症起病緩慢, 疼痛較經, 逐漸出現跛行, 發病前數周常有過外傷, 髖關節X線正位元片可顯示患則股骨頭變小, 此症需及時治療, 延誤可造成髖關節脫位後致殘。

4.骨軟骨炎

這是一種無菌性局部缺血營養障礙性骨軟骨壞死性疾病, 好發于小兒大腿根部。 此病的發病以男孩為多見, 考慮與活動過度致局部損傷有關。 多數病兒為單側性病變, 疼痛呈逐漸進行性加重, 病側肢體外展活動受限, 活動後可使疼痛加重, 常呈跛行。

5.骨關節化腕性炎症

如有關節紅腫、發熱, 可作血常規化驗幫助確診。

6.骨腫瘤

症狀為骨關節持續疼痛, 伴跛行, 腫脹。 下肢關節扣擊有痛感, 應做進一步檢查確診。

7.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

症狀為四肢關節遊走性疼痛, 查血沉、抗鏈“O”, 類風濕因數等可確診。

8.小兒腿痛還要注意是否X型腿或O型腿

如果患兒雙膝外翻(X型腿)或膝內翻(O型腿)均可因畸形造成疲勞性腿痛, X型腿或O型腿應及時矯正。

2)凡遇小兒腿痛, 家長應注意是否為持續性疼痛, 有無跛行和骨關節畸形, 關節有無腫脹, 如無上述症狀, 僅是間歇性腿疼, 那麼即使患兒哭鬧不安,也不用過份緊張。

另外, 化膿性關節炎也好發于幼兒的髖、膝關節等部位, 患者多有關節腫脹、劇痛、活動障礙等症狀;骨軟骨瘤亦多見於兒童, 好發於四肢長骨的幹骺附近;骨肉瘤也好發於青少年, 疼痛為主要症狀, 局部可出現腫脹;急性白血病是兒童易患的嚴重疾病,

患者常出現骨關節腫脹和壓痛, 另外還有損傷、先天性疾患、姿勢性缺陷等多種疾病都可以引起與生長痛相似的疼痛症狀。 不過, 這些疾病引起的病性疼痛, 都與生長痛的特點相反, 活動時疼痛加重, 甚至活動受限, 但休息時疼痛減輕, 應注意區別對待。 家長若不能辨明孩子出現的莫名疼痛, 應帶孩子及早去醫院檢查診斷。

以上就是為大家帶來的為什麼2歲寶寶會腿疼的原因和治療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瞭解呢?如果你的寶寶發生這種情況, 就可以根據文文章的內容來對症入座, 如果寶寶的病情很嚴重, 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