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什麼是頸動脈體瘤?

頸動脈體瘤是一種比較少見的腫瘤, 是一種副神經瘤, 這種瘤體經常出現在頸總動脈分岔的部位, 出現在頸動脈體部位。 發病的年齡比較廣泛, 頸動脈體瘤一般生長是比較緩慢的, 多數為良性腫瘤, 當然會有少部分惡變的可能性, 當出現頸動脈體瘤明顯增大的時候, 就容易誘發一些比較嚴重的疾病。 目前這種病症的原因還是不夠明確, 很多醫學專家認為和慢性缺氧有關, 因為這種病症在高原地區發病率是比較高的, 因為缺氧, 長期明顯的刺激有可能出現組織增生的情況, 從而最終可能誘發頸動脈體瘤這種疾病。

病因

病因不明, 一般認為與慢性缺氧有關, 在高原地區人群發病率較高。 長期慢性低氧刺激, 使頸動脈體代償性增生, 最終形成頸動脈體瘤。 有家族史者多為雙側發病。

臨床表現

1、本病主要表現為頸部下頜角下方無痛性腫塊, 多數生長緩慢, 發生惡變或瘤體內變性者, 短期可迅速增大。

2、可出現局部壓迫症狀, 如壓迫頸總動脈或頸內動脈出現頭暈、耳鳴、視力模糊甚至暈厥等腦缺血症狀, 壓迫喉返神經出現聲音嘶啞、嗆咳, 壓迫舌下神經出現伸舌偏斜, 壓迫交感神經出現Horner綜合征,

壓迫氣管出現呼吸困難等。

3、少數患者合併頸動脈竇綜合征, 因體位改變, 腫瘤壓迫頸動脈竇引起心跳減慢、血壓下降、暈厥等症狀。 有的腫瘤可向咽部生長, 檢查時咽側壁飽滿、膨隆。 因頸動脈體瘤附著於動脈鞘, 故可向側方移動, 但垂直方向活動受限。

4、部分腫塊可捫及搏動和聞及血管雜音。 頸動脈體瘤的最典型體征是Fontaine征:下頜角下的頸部腫塊附著於頸總動脈分叉部位, 腫塊可水準方向移動少許, 但不沿頸動脈方向移動。

治療

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 由於瘤體血供豐富, 病變部位特殊, 手術風險大、出血多。 術前頸動脈壓迫訓練有助於顱內側支迴圈的建立。 手術方式有腫瘤剝離術、腫瘤切除並血管重建術及腫瘤切除並血管結紮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