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年輕女性要注意癔症

癔症一般好發於年輕女性, 因年輕女性普遍存在著好幻想、易動情、意志較脆弱、暗示性較高的心理特點, 如果在其成長過程中, 父母過於寵溺、或其它不良環境因素的影響, 使其形成任性、孤僻、或自我顯示、好出風頭、以感情代替理智, 以幻想代替現實的性格缺陷, 那麼, 一旦其人生過高的要求不能如願, 或生活發生重大變故(如親人亡故、夫妻離異等), 或受到恐嚇、誤解、侮辱、委屈等, 就會使其心理承受能力崩潰, 導致癔症的產生。

由於癔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心理疾患, 且在症狀的發生和治療過程中, 暗示和自我暗示起著重要作用, 在一定場合還可導致集體發病。 所以, 必須對癔症進行防治。

首先, 要正確對待癔症患者, 癔病是神經症而非精神病, 癔症患者並無神經系統的器質性病變, 一旦誘因消失, 患者會霍然而愈。

第二, 要注意緩解緊張情緒, 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輕鬆的環境,

因為緊張情緒是蘊釀癔症的溫床。

第三, 要加強對患者意志品質的訓練, 注意培養她們開闊的心胸和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

第四, 要設法消除患者的心理創傷, 以“要言妙道”的方式加以開導, 指導患者正確對待人生。 對待自己的性格缺陷。

第五, 採用暗示療法, “假藥”妙用, 當癔症患者突然出現種種喪失功能的症狀時, 可請有權威的醫生開點安慰劑, 卻告訴患者是可以藥到病除的靈丹妙藥, 以達到使症狀減輕和消失的結果。

第六, 當癔症患者發病時, 首先要控制其言行, 讓患者鎮靜下來, 以免發生意外, 嚴重時要立即送醫院。

症狀與表現:

痙攣發作、肢體震顫、肌陣攣、抽搐、癱瘓、起立不能和步行不能、不言症、失語症、多種感覺障礙和特殊感官障礙, 植物神經肌能障礙。 情感爆發、意識朦朧狀態、昏睡狀態、遺忘症、童樣癡呆等。

(1)瞭解病因

病人都是在精神因素作用下發病的。 精神因素是引起病人請病發作的直接原因, 癔病病人的性格具有強烈的情感性和情感多變性,

感情用事, 情感活躍、生動、膚淺、幼稚;高度暗示性;高度自我顯示性;豐富的幻想性, 在情感反應的強烈影響下, 易於把現實與幻想互相混淆。

(2)運用暗示療法

富有暗示性的言行舉止, 再輔以語言暗示和其他治療措施, 如"藥物"的注射、針灸、穴位按壓或電刺激, 都會收到良好效果。

(3)諮詢

諮詢應幫助病人對本病在正確的認識, 將本病的有關知識, 嚴重性、危害性, 以及對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 應明確、懇切而又委婉地告訴病人。 在這個過程中, 適當的暗示和保證是必要的。

(4)要認識真正的"自我"

學會用一些健全的策略和方法去應付種種精神刺激, 學會不以這種幼稚的原始反應來應付困難, 學會以成熟的創造性的態度來處理生活中的困難。

幫助患者對己, 對人和對環境有個理性認識, 使其個性變得成熟穩定, 能以理性態度處理他所面臨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