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生病是生活在提醒我:放慢節奏

今天驚蟄, 也是癌症康復日, 取“驚蟄時節, 萬物始生”之意, 象徵著癌症患者獲得新生。 在北京癌症康復會, 記者見到了不少積極樂觀的康復達人, 他們也曾有過對疾病的恐懼, 對命運的抱怨, 都忍受了治療的痛苦, 但是他們憑藉豁達的態度和堅強的意志, 經歷了涅槃而浴火重生。

閆茂順:抗癌21年

抗癌最大秘訣是心寬

1995年, 50多歲的閆茂順感到胃部不舒服, “也不是胃疼, 就是覺得揪得慌。 ”老閆以為是年輕時生活不規律導致的胃炎。 不過, 這“胃炎”好像有點麻煩:吃了兩三種胃藥, 也不見好。 於是他到醫院就診,

醫生建議他做個胃鏡。 結果出來後, 醫生感覺不好, 又做了一系列檢查, 最終建議他住院手術治療。 閆茂順清晰地記得那是在1996年1月5日, 他接受了胃部分切除手術。 術前, 閆茂順問醫生: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的?醫生說:要是良性的就少切點, 惡性就多切點。 術後, 閆茂順無意間看到自己的胃部被切除了五分之四, 那一刻他就明白自己得的是胃癌。 生性樂觀的閆茂順當時也難受, 但很快他就調整過來, 術後3個月, 他又上班了。 剛剛做完手術的時候, 因為胃太小, 他一天要吃八頓飯。 現在一頓飯喝一碗粥再吃一個饅頭都沒問題。

得了胃癌後, 閆茂順改變了過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煙戒酒, 不再熬夜看球。 現在他每天早上5點起床打拳,

晚上10點睡覺, 平時吃飯講究熱、雜、軟、淡。 要說抗癌最大的秘訣是什麼?74歲的閆茂順說:“心寬。 ”

仇靜:抗癌10年

活在當下精神不能垮

60歲的仇靜在2007年查出罹患直腸癌。 “那時候, 我覺得特別委屈:為什麼是我得了這種病?”

不是每一種腫瘤都有明顯的徵兆。 仇靜當時並沒有出現直腸癌常見的便血等情況, “我就是排便不規律, 到醫院看病時, 跟醫生說自己便秘。 ”接診的醫生很有經驗, 做了指診後就基本判斷出: 腫瘤。 “醫生告訴我說要做個手術, 才能徹底解決便秘的問題。 ”仇靜也懷疑是不是惡性腫瘤, 但醫生回答得很有水準:“臨界。 ”

在醫院治療期間, 仇靜無意間看到了診斷證明, 知道自己罹患了直腸癌。 “那段時間, 我情緒特別低落。 ”有兩年的時間,

仇靜都沒有走出陰霾, 感覺生活沒有了希望。 2009年, 她參加癌症康復會的培訓班聽了講座後, “豁然開朗, 頓悟了。 ”那一刻, 仇靜決定要像專家講得那樣:活在當下, 精神上不能垮。 她加入了康復會的舞蹈隊、時裝隊, 也成為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志願者, “現在我每週二都到醫院的門診做導醫。 ”仇靜說, 在癌症康復會, 她找到了“組織”, “我不再孤單, 不再害怕。 ”

閆宇紅:抗癌17年

這是生活在提醒我放慢節奏

62歲的閆宇紅退休前是北京一所高校的教師。 她的腫瘤是自己“摸”出來的:2000年春節前, 閆宇紅的一位朋友得了乳腺癌, 她到醫院看望朋友後回家後也自己摸了摸。 “我摸到一個腫塊, 感覺不好。 ”閆宇紅當時就出了一身冷汗。 “2000年是第一年放春節長假,

摸出腫塊那天是大年初二, 我提心吊膽地熬到了大年初八。 ”初八一早, 閆宇紅就到醫院看病, 醫生觸診後認為情況不妙。 於是, 她住進了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做了乳腺切除手術。 術後, 她做了6個月化療。 本以為沒什麼大事, 可是一年後, 閆宇紅在腋窩下再次摸到綠豆大的腫塊, 被確診為腫瘤淋巴轉移。 於是她再次接受手術, 又做了放療和化療。 就在第二次治療期間, 發現腫瘤出現了骨轉移……

“第一次查出乳腺癌後, 我真沒緊張, 還排了課表準備去給學生上課。 ”但是腫瘤轉移後, 閆宇紅有了一絲恐懼, “我覺得離死神近了。 ”一位實習醫生的話讓她豁然開朗, 這位年輕醫生說, 乳腺癌骨轉移與壽命沒有必然的聯繫。 這句話,

讓閆宇紅下定決心要好好活著。 “生病後, 學校裡很多同事給我捐款, 我愛人都用本子記下來, 說等我好了報答他們。 ”

閆宇紅是一個特別要強的人, 事事追求完美。 “生了病也是生活在提醒我:放慢節奏。 ”現在閆宇紅的生活依然豐富多彩:她被學校聘為教學督導, 她擔任康復會藝術團團長助理, 她有時間就出去旅遊, 她教朋友們打太極拳, 她在家裡買菜做飯收拾房間……“我要開心地過好每一天。 ”

記者瞭解到, 北京癌症康復會是以癌症患者為主體的群眾抗癌社團, 它提倡醫患結合, 團結癌症患者自救互助。 北京癌症康復會工作人員大部分是癌症康復後來此奉獻愛心者。 (記者 賈曉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