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肌肉拉傷後不該做什麼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副教授李雲霞

肌肉其實和橡皮筋一樣, 在溫暖的環境裡彈性就好一些, 而在寒冷的環境就會變硬, 比較脆, 容易斷。 肌肉拉傷後會出現局部疼痛、壓痛;腫脹、肌肉緊張、發硬、痙攣;功能障礙。 當受傷肌肉主動收縮或被動拉長時疼痛加重;肌肉收縮抗阻力試驗陽性, 即疼痛加劇或有斷裂的凹陷出現。 有些傷患傷時有撕裂樣感, 腫脹明顯及皮下瘀血嚴重, 觸摸局部有凹陷或見一端異常隆起者, 可能為肌肉斷裂。

鍛煉不可一蹴而就, 應懂得循序漸進的道理。 在進行鍛煉前,

應瞭解有關的運動常識和注意事項。 一定要先做好準備活動, 比方說先小跑5分鐘~10分鐘, 做一些簡單的拉伸練習。 另外, 氣溫過低、濕度太高, 場地太硬等都是造成肌肉拉傷的重要因素。 所以, 冬春交替的時候, 仍建議在溫暖的室內進行鍛煉。

不要輕易熱敷

急性運動損傷要冷敷, 停止劇烈運動。 最方便的方法是拿一個塑膠袋, 內放冷水或冰塊冷敷5分鐘~10分鐘。 冷敷過久, 如果局部有刺痛感, 要及時停止冷敷。 可以把冷敷袋拿開一會兒, 半小時後局部又有腫脹疼痛感時再放上去冷敷。 如此反復進行, 根據傷情嚴重情況, 一天可進行多次。

不少人對運動受傷後的處理有錯誤認知, 以為軟組織受傷後應該立即熱敷。 但太早熱敷,

會加重內部出血和腫脹情況。 即使是其他不同的說法, 如受傷後24、48或72小時熱敷, 也需慎重處理。 我們經常會碰到很多患者本來症狀已經緩解, 但是在家裡自行熱敷以後, 出血、水腫反而又加重的情況, 希望大家對待熱敷一定要慎重。

除了冷敷之外, 還可以使用彈力繃帶包紮受傷處, 減少內部的出血腫脹。 在急性期不建議貼膏藥。 患者貼了膏藥以後引起皮膚過敏, 患部炎症水腫加重的情況特別多, 現在很多膏藥有活血化瘀的成分, 也會加重出血腫脹, 所以皮膚容易過敏的患者要儘量避免使用膏藥。

不能繼續運動

大部分人在自我感覺損傷不嚴重時常選擇繼續運動, 這只會加重受傷情況, 甚至加重病情。 受傷之後如果出現腫脹情況比較嚴重,

最好還是停下來休息, 不要逞強當“拼命三郎”。 醫生更像是修理工, 人體身上的零件, 傷得輕自然容易修, 傷得重修理難度就大了。 嚴重的修不好要換件, 哪比得上原裝的呢?

什麼時候才能恢復運動呢?最好還是在醫生的建議下恢復運動。 有些人只是輕微拉傷, 沒什麼出血症狀, 過3天~5天就可以繼續運動了。 大範圍拉傷和有出血的患者休息時間就會比較長。 另外, 不鼓勵完全限制活動。 對於嚴重拉傷的患者來說, 不牽扯到受傷部位的運動還是可以進行的。 碰到腫脹、瘀青等比較嚴重的症狀, 應該儘早就醫, 不要自行處理。

25歲以後人的健康狀況開始走下坡路, 人體的關節肌肉以及韌帶也是如此。 大部分運動員之所以從30歲開始選擇退役,

也是因為身體素質開始下降, 各運動部件對強度大的運動吃不消, 容易有傷病。 因此, 運動要順應自然規律, 拿捏好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和運動強度, 才能有效預防運動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