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飲食多油膩防癌建議每年查大便潛血

中國結直腸癌症發病率不斷攀升, 平均發病年齡比西方人年輕20歲。 這是記者從近日舉行的胃腸肛門外科高峰論壇暨《中華胃腸外科雜誌》創刊十周年活動上獲悉的。 專家指出, 在結直腸癌病情確診半年內, 有近三成患者發生肝轉移。

全國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組長、中山大學副校長汪建平教授在題為“中低位直腸癌在中國的治療現狀及思考”的專題報告中指出, 中國直腸癌與西方人比較, 有自身的流行病學特點:直腸癌比結腸癌發病率高, 低位直腸癌所占比例高, 青年人直腸癌比例高。

中國人結直腸癌平均發病年齡為48.3歲,

而美國白人為69.8歲。 研究發現, 我國直腸癌患者最集中的年齡段為40至59歲, 明顯高於40歲以下和60歲以上年齡段。

直腸癌尤其是低位直腸癌的手術金標準曾經是腹會陰切除術, 但近十多年來, 全直腸系膜切除(TME)作為中下段直腸癌根治術必須遵循的原則已被廣泛接受。 汪建平指出, TME可減低直腸癌的局部復發率, 提高患者生存率, 並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保肛率。 不過, 採用TME保肛術後, 由於肛門內括約肌部分切除, 會導致許多患者手術後有腹瀉、便頻、排便失禁等不適, 這些與“新直腸容量”有關。

目前比較流行通過重建結腸J形貯袋來改善上述症狀。 汪建平同時指出, TME並非無所不能。 直腸癌本身容易在術後復發甚至發生遠處轉移,

當病變超越局部範圍、發生遠處轉移時, 該手術效果也不明顯。

結直腸癌症半年內近三成患者發生肝轉移

肝臟是結直腸癌症最常見的轉移部位。 在確診原發癌的同時或者六個月內, 約有25%~30%的患者發生肝轉移。 而每年全世界新發結直腸癌病例超過一百萬例, 半數以上最終發生肝轉移。

對於結直腸癌症的肝轉移, 雖可採取手術切除, 射頻消融、冷凍等局部毀損治療, 化療以及靶向治療等多種手段, 但目前手術切除仍是肝轉移患者唯一有可能治癒的手段。 王杉指出, 研究顯示, 進行切除手術的肝轉移患者術後五年生存率為20%~58%, 十年生存率為18%~27%。 而未經治療的肝轉移患者, 即使採用聯合新藥草酸鉑、伊立替康的單純化療,

五年生存率依然低於6%。

飲食多油膩建議每年查大便潛血

與會專家強調, 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為腸道相關症狀或疾病, 飲食多油膩、受精神刺激以及家族腫瘤史, 而輕體力活動、膳食纖維則是預防結直腸癌的保護因素。 記者從高峰論壇上獲悉, 根據美國結直腸外科醫師協會發佈的《結直腸腫瘤檢查指南》, 對於有危險因素的人群, 醫生建議應該每年進行大便潛血檢查。 大便潛血檢查陽性者, 應每五年做一次纖維乙狀結腸鏡檢查, 每十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

如果自己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在60歲以前被診斷患有結腸癌或腺瘤性息肉, 或者直系親屬曾被診斷為結直腸癌, 則屬於高危險人群,

應該在40歲時或者比親人被確診的年齡提前10年進行結腸鏡檢查, 且需每五年檢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