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喝不夠水就會生病

水是生命之源, 人不吃飯能夠活7天, 但不喝水僅僅能生存3天。 由於工作節奏加快、生活習慣改變等原因, 很多人喝水少, 甚至不知道自己長期處於缺水狀 態。 對此專家指出, 喝水少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因為很多病可能因此而生, 便秘、濕疹、尿道感染等, 就連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疾病也都和缺水有關。

95.3%的人不會喝水

“忙了一天, 一口水都沒喝。 ”在北京某會展公司工作的小宇向記者抱怨。 他每天要輾轉多個 地方進行工作, “根本顧不上喝水, 要喝也是在外面買瓶飲料。 ”一直在電腦前辦公的張麗平時喝水也很少。

“飲水機離得遠, 接水太麻煩。 我一般就是早上接一杯水, 渴了喝一小口, 到下班正好喝完, 還不用常跑衛生間。 ”

對於以上兩個事例, 他們喝水的方式都不對, 身體肯定處於缺水狀態。 現在的上班族喝水太少, 老一輩都是拿著大搪瓷缸, 一天至少4大缸。 此外, 很多人喝水的方式也有誤區, 比如飲 水機從來不洗;自來水一燒開就喝;喝千滾水;用飲料代替水;不渴不喝水等。

據《中國水與生命品質認知調查報告》顯示, 有95.3%的人不會喝水;65.9%的人渴了才會喝水;定時定量規律喝水的人只有4.7%。 久坐不動、經常熬夜、大運動量的人群, 更容易出現缺水的狀況。

缺水帶來很多病

不少人認為, 缺水就是口渴, 喝幾杯水就能緩解。 身體缺水還和許多常見疾病息息相關。

大腦萎縮。 人的腦部有75%是水, 缺水第一個影響到的就是腦, 水分太少, 會讓人感到疲勞, 反應遲鈍。 《人類大腦研究雜誌》最新研究表明, 青少年的大腦在缺水狀態下會出現萎縮現象。 若是長期或嚴重缺水, 則有可能損傷認知能力。

便秘。 人主要靠腸道吸收營養。 一旦缺水, 腸道後半部分的蠕動就會減緩, 水分被腸道吸收, 排泄物就會失去水這個潤滑劑, 堆積於體內, 從而導致便秘。

尿路感染。 很多人認為尿液是人體的“垃圾”, 它能夠帶走尿素、尿酸等多種“毒素”, 也能幫助沖刷泌尿道, 防止尿路感染和尿路結石。 如果喝水太少, 沒有足夠的尿液及時將細菌帶走, 就會增加尿路感染的風險。

皮膚病。 北方地區,

很多人在乾燥的春、冬季會出現皮膚乾癢等問題。 北京大學第一病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楊淑霞表示, 這是由於空氣乾燥容易帶走皮膚表面的水分, 皮膚的屏障功能減弱而導致。

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 充足的水分有利於營養素在體內的吸收和運輸, 可及時將代謝物排出, 便於血液迴圈。 如果缺水, 體內新陳代謝容易發生異常, 加上其他不良生活習慣, 一些慢性病容易找上門來。 此外, 肥胖、腎臟疾病、過敏以及一些精神類疾病也都與缺水有關。

好好喝水能防病

正確喝水不僅能促進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 還能夠防治疾病。

可以防動脈阻塞。 阻塞的動脈像堵塞的下水道一樣, 妨礙了心臟與身體的血液交換, 多喝水有助於動脈的通暢。

能降低心血管死亡率。 美國科學院總結, 當心臟供水不足時, 血液迴圈會不太順暢, 導致人體感到疲勞, 而疲勞正是心臟病患者發病前常有的徵兆。

可預防大腸癌、膀胱癌。 喝水可以增加排尿、排便次數, 把可能刺激膀胱黏膜、結腸的有害物質, 如尿素、尿酸等排出體外。

喝水記住5個數字

如何判斷自己身體是否缺水呢?美國“福克斯新聞網”近日公佈了身體缺水的十大信號:口腔乾燥、舌頭腫脹、小便深黃、便秘、皮膚缺乏彈性、心悸、肌肉痙 攣、頭暈疲憊、感覺過熱、沒有眼淚等。 如果發現已經出現這些信號, 就要注意一下了。 在生活中, 專家建議牢記這5個數字, 讓身體喝夠水。

1200毫升。 中國營養學會副2000毫升是人體一天所需要的水分總量,

食物中可提供很大一部分, 成年人每日需飲水至少1200毫升, 也就是兩瓶礦泉水。

21分鐘。 這是水進入全身細胞的時間。 掌握好後可進行自我調節, 比如飯前半小時喝水, 有助於消化。

25度。 25-37℃的水對人體健康最有利, 太涼或太燙的水都不適合長期飲用。

5次。 人體每天須排掉1400—1500毫升的尿量。 膀胱每次的儲存量大約是200—300毫升, 因此, 每天去5—7次洗手間, 才表示喝夠了身體所需的水分。

4種人。 4種人要特別注意喝水方法。 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腎臟疾病患者, 都不能喝太多的水, 更不能猛喝, 以免加重心臟和腎臟的負擔。 剛劇烈運動後的人不能一下喝太多的水, 容易引起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