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

四十二式太極拳教學圖文詳解(二)

四十二式太極拳吸收了陳、楊、吳、孫式太極拳動作, 以楊式太極拳為主, 動作外形嚴格規範, 氣勢舒展大方, 勁力剛柔相濟, 速度勻速有變, 形成了綜合性的特點。

四十二式太極拳在動作佈局上各式太極拳動作有所穿插, 第一段以楊式動作為主, 外形舒展大方, 柔和緩慢;第二段突出了吳式太極拳的手法、孫式太極拳的步法以及陳式太極拳的發力動作特點;第三段以楊式雲手為主, 兼有吳式提膝攀收勾腳尖的動作;第四段以四十八式太極拳中的第四段為主體, 表現楊式特點。

第二段

十一、開合手

 

1.轉體開掌:以左腳跟和右腳掌為軸, 右轉90。 , 仍成丁步;兩掌翻轉掌心相對, 屈收胸前, 與肩同寬。

2.提踵合掌:重心移向左腿, 右腳跟提起;同時兩掌相合, 與頭同寬, 掌心相對;眼視兩掌中間。

學練要點:轉體時, 表現孫式步法和手法的特點, 上下肢要協調配合。 完成時, 身體保持正直, 兩臂要沉肩垂肘。

十二、右單鞭

 

1.開步轉掌:右腳向右橫開一步, 腳跟著地;兩臂內旋, 兩掌虎口相對, 掌心向外。

2.弓步分掌:重心右移,

成右側弓步(橫襠步);兩掌分開, 平舉身體兩側, 掌心向外, 眼視右掌。

學練要點:完成時, 上體保持正直, 松腰收臀。 橫襠步要注意身體重心偏向右腿。

十三、肘底捶

 

 
   

1.重心左移;左臂向左、向下劃弧;右臂向內掩裹劃弧至右肩前,重心右移,上體右轉,左腳收回;兩手翻轉,掌心兩對,兩手合抱,右上左下(圖。

2.上步分掌:左轉上步,腳跟著地;左掌向前劃弧,掌心向內,右手下落至右胯旁。

3.跟步擺掌:重心前移,右腳跟半步,腳掌落地;左手收腰,右手向前。

4.虛步握拳:重心後移,左腳進步,腳跟著地,成左虛步;左手經右腕上劈出立掌,右掌握拳,收于左肘下方;眼視左掌。

學練要點:邁左腳和兩臂運轉與身體左轉協調一致。左腿站穩後,右腳再跟進。重心後坐和劈出立掌成虛步要協調連貫。

十四、轉身推掌

    

    

1.撤步舉掌:左腳撤至右腳後,腳掌著地;右拳變掌上舉,左掌翻轉下落胸前。

2.轉體屈肘:以右腳跟、左腳掌為軸,左轉90º,重心仍在右腿;左掌下落,右掌屈收。

3.上步摟掌:左腳向前偏左上步,腳跟著地;右掌屈收至右耳側,左掌向左劃弧。

4.跟步推掌:重心前移,右腳跟上,腳掌著地,成右丁步;左掌摟膝,按于左胯旁,右手推出,掌心向前;眼視右掌。

5.轉體屈肘:同前轉體屈肘,惟左右相反。

6.上步摟掌:同前上步摟掌,惟左右相反。

7.跟步推掌:同前跟步推掌,惟左右相反。

學練要點:轉體要注意身體重心輕微變換。上步時要斜上步,直跟進,體會孫式特點。摟膝推掌要與跟步要協調一致。完成時,身體要中正,兩臂要沉肩垂肘,坐腕舒掌。

十五、玉女穿梭

    

   

   

1.撤步伸掌:上體右轉,左腳向左撤半步;左臂向右劃弧,右掌經左臂上前伸。

2.上體左轉,重心左移,右腳收回,腳尖點地;兩手後捋。

3.上步搠臂:右腳上步,腳跟著地;兩手相搭,右掌心向內,左掌附於右腕內側,掌心向外。

4.跟步雲掌:重心前移,上體右轉,左腳跟在右腳後方,腳掌著地;右掌自左向前劃平弧,左掌隨之轉動。

5.弓步架推:重心後移,右腳上步,腳跟著地;右掌向右向後劃平弧至頭前;重心前移,成右弓步;身體右轉,右掌上架,掌心向上,左掌經腰際向前推出,掌心向前;眼視左掌。

6.後坐落掌:重心後移,右腳內扣,上體左轉;右臂翻轉向下,掌心向上,左掌向右劃弧收於右肘內側。

7.弓步抹掌:重心前移,右腳落實,上體左轉;左掌平抹穿出右掌,右掌收于左肘下方(圖7-3-68)。

8.同前收腳捋掌,惟左右相反。

9.上步搠臂:同前上步擁臂,惟左右相反。

10.跟步雲掌:同前跟步雲掌,惟左右相反。

11.弓步架推:同前弓步架推,惟左右相反。

學練要點:完成姿勢面向斜方均約30º。手推出後,上體不可前俯,手上架,防止肩上聳。架推要與弓腿松腰上下協調一致。整個動作要做出孫式跟步的靈活圓滑,吳式雲手的圓活細膩,楊式定式的舒展大方。

十六、左右蹬腳

   

   

1.後坐擺掌:重心右移,左腳內扣,上體右轉;左掌翻轉落於身體前,右掌收于左肘內側。

2.轉體分掌:重心前移,上體左轉;右掌穿左掌向前,左掌向下收于左腰側。

3.上體右轉,右腳收回;右掌向下,左掌向上同時劃弧,兩掌交叉合抱胸前,右掌在外,掌心均向內。

4.蹬腳分掌:左腿站穩,右腳蹬出,腳尖上勾,偏右方約30º;兩掌左右劃弧分開。

5.落腳擺掌:右腿屈收,右腳下落,腳跟著地;右掌翻轉,掌心向上,左掌經腰向前劃弧至右肘內側,掌心向下

6.轉體分掌:同前轉體分掌,惟左右相反。

7.同前收腳合掌,惟左右相反。

8.蹬腳分掌:同前蹬腳分掌,惟左右相反。

學練要點:身體要穩定,不可前俯後仰。蹬腳分掌時,兩膝兩肘微屈,力點在腳跟。分手和蹬腳要協調一致,右臂與右腿,左臂與左腿上下相對。

十七、掩手肱捶

    

1.落腳掩掌:左小腿屈收,左腳落於右腳內側;兩掌掩合於頭前,與頭同寬,掌心向內。

2.開步壓掌:左腳向左開步腳跟擦地,上體右轉;兩掌翻轉交叉相疊於小腹右側,左掌壓於右掌背上,掌心均向下。

3.馬步分掌:上體轉正,重心轉於兩腿之間;兩掌左右分開,掌心向外。

4.轉體合肘:重心右移,上體稍右轉;兩肘內合,左掌擺至體前,右掌變拳,屈臂胸前。

5.弓步沖拳:重心左移,上體左轉,成左弓步;右拳向前發力沖打,拳心向下,左掌心貼于左腹部;眼視右拳。

學練要點:擦地時,氣宜下沉,沉肩垂肘。右拳沖打和擰腰蹬腿要協調一致。沖打拳時要做出陳式抖、彈、松的要求。

十八、野馬分鬃

   

   

1.轉腰下捋:上體左轉;右拳變掌向下劃弧至胸前,掌心向下,左掌以拇指為軸,四指順時針向下轉動。

2.轉腰棚臂:重心右移,上體右轉;兩手向左纏繞擺動,兩臂撐圓。

3.轉腰橫掌:重心左移,上體左轉;兩掌向左前方橫列於腹前,腰腹彈性發力。

4.轉腰旋掌:重心右移,腰向右回轉;兩掌自右向左劃弧至體前。

5.提膝托掌:重心後移,左腳收提;左掌劃一圈翻轉向上,托于左膝上,右掌向下,向右上劃弧橫於右側。

6.弓步穿掌:左腳上步,成左弓步;左掌向前穿靠,掌心向上,右掌撐至身體右方,掌心向外;眼視左掌。

7.轉身按掌:重心後移,左腳外撇,上體左轉;左掌翻轉,屈臂外撐,右掌下落。

8.提膝托掌:重心後移,右腳收提;右掌翻轉向上,托於右膝上,左掌劃弧橫於左側。

9.弓步穿掌:右腳上步,成右弓步;右掌向前穿靠,掌心向上,左掌撐至身體左方,掌心向外;眼視右掌

學練要點:兩手要此順彼逆、此逆彼順、開中寓合、合中寓開地轉動著,它代表陳式太極拳的大纏絲勁。兩掌擺掌橫列與腰腹彈性發力協調一致。整個動作要表現出陳式緊松、折疊、波浪起伏之間動作的協調配合。

1.重心左移;左臂向左、向下劃弧;右臂向內掩裹劃弧至右肩前,重心右移,上體右轉,左腳收回;兩手翻轉,掌心兩對,兩手合抱,右上左下(圖。

2.上步分掌:左轉上步,腳跟著地;左掌向前劃弧,掌心向內,右手下落至右胯旁。

3.跟步擺掌:重心前移,右腳跟半步,腳掌落地;左手收腰,右手向前。

4.虛步握拳:重心後移,左腳進步,腳跟著地,成左虛步;左手經右腕上劈出立掌,右掌握拳,收于左肘下方;眼視左掌。

學練要點:邁左腳和兩臂運轉與身體左轉協調一致。左腿站穩後,右腳再跟進。重心後坐和劈出立掌成虛步要協調連貫。

十四、轉身推掌

    

    

1.撤步舉掌:左腳撤至右腳後,腳掌著地;右拳變掌上舉,左掌翻轉下落胸前。

2.轉體屈肘:以右腳跟、左腳掌為軸,左轉90º,重心仍在右腿;左掌下落,右掌屈收。

3.上步摟掌:左腳向前偏左上步,腳跟著地;右掌屈收至右耳側,左掌向左劃弧。

4.跟步推掌:重心前移,右腳跟上,腳掌著地,成右丁步;左掌摟膝,按于左胯旁,右手推出,掌心向前;眼視右掌。

5.轉體屈肘:同前轉體屈肘,惟左右相反。

6.上步摟掌:同前上步摟掌,惟左右相反。

7.跟步推掌:同前跟步推掌,惟左右相反。

學練要點:轉體要注意身體重心輕微變換。上步時要斜上步,直跟進,體會孫式特點。摟膝推掌要與跟步要協調一致。完成時,身體要中正,兩臂要沉肩垂肘,坐腕舒掌。

十五、玉女穿梭

    

   

   

1.撤步伸掌:上體右轉,左腳向左撤半步;左臂向右劃弧,右掌經左臂上前伸。

2.上體左轉,重心左移,右腳收回,腳尖點地;兩手後捋。

3.上步搠臂:右腳上步,腳跟著地;兩手相搭,右掌心向內,左掌附於右腕內側,掌心向外。

4.跟步雲掌:重心前移,上體右轉,左腳跟在右腳後方,腳掌著地;右掌自左向前劃平弧,左掌隨之轉動。

5.弓步架推:重心後移,右腳上步,腳跟著地;右掌向右向後劃平弧至頭前;重心前移,成右弓步;身體右轉,右掌上架,掌心向上,左掌經腰際向前推出,掌心向前;眼視左掌。

6.後坐落掌:重心後移,右腳內扣,上體左轉;右臂翻轉向下,掌心向上,左掌向右劃弧收於右肘內側。

7.弓步抹掌:重心前移,右腳落實,上體左轉;左掌平抹穿出右掌,右掌收于左肘下方(圖7-3-68)。

8.同前收腳捋掌,惟左右相反。

9.上步搠臂:同前上步擁臂,惟左右相反。

10.跟步雲掌:同前跟步雲掌,惟左右相反。

11.弓步架推:同前弓步架推,惟左右相反。

學練要點:完成姿勢面向斜方均約30º。手推出後,上體不可前俯,手上架,防止肩上聳。架推要與弓腿松腰上下協調一致。整個動作要做出孫式跟步的靈活圓滑,吳式雲手的圓活細膩,楊式定式的舒展大方。

十六、左右蹬腳

   

   

1.後坐擺掌:重心右移,左腳內扣,上體右轉;左掌翻轉落於身體前,右掌收于左肘內側。

2.轉體分掌:重心前移,上體左轉;右掌穿左掌向前,左掌向下收于左腰側。

3.上體右轉,右腳收回;右掌向下,左掌向上同時劃弧,兩掌交叉合抱胸前,右掌在外,掌心均向內。

4.蹬腳分掌:左腿站穩,右腳蹬出,腳尖上勾,偏右方約30º;兩掌左右劃弧分開。

5.落腳擺掌:右腿屈收,右腳下落,腳跟著地;右掌翻轉,掌心向上,左掌經腰向前劃弧至右肘內側,掌心向下

6.轉體分掌:同前轉體分掌,惟左右相反。

7.同前收腳合掌,惟左右相反。

8.蹬腳分掌:同前蹬腳分掌,惟左右相反。

學練要點:身體要穩定,不可前俯後仰。蹬腳分掌時,兩膝兩肘微屈,力點在腳跟。分手和蹬腳要協調一致,右臂與右腿,左臂與左腿上下相對。

十七、掩手肱捶

    

1.落腳掩掌:左小腿屈收,左腳落於右腳內側;兩掌掩合於頭前,與頭同寬,掌心向內。

2.開步壓掌:左腳向左開步腳跟擦地,上體右轉;兩掌翻轉交叉相疊於小腹右側,左掌壓於右掌背上,掌心均向下。

3.馬步分掌:上體轉正,重心轉於兩腿之間;兩掌左右分開,掌心向外。

4.轉體合肘:重心右移,上體稍右轉;兩肘內合,左掌擺至體前,右掌變拳,屈臂胸前。

5.弓步沖拳:重心左移,上體左轉,成左弓步;右拳向前發力沖打,拳心向下,左掌心貼于左腹部;眼視右拳。

學練要點:擦地時,氣宜下沉,沉肩垂肘。右拳沖打和擰腰蹬腿要協調一致。沖打拳時要做出陳式抖、彈、松的要求。

十八、野馬分鬃

   

   

1.轉腰下捋:上體左轉;右拳變掌向下劃弧至胸前,掌心向下,左掌以拇指為軸,四指順時針向下轉動。

2.轉腰棚臂:重心右移,上體右轉;兩手向左纏繞擺動,兩臂撐圓。

3.轉腰橫掌:重心左移,上體左轉;兩掌向左前方橫列於腹前,腰腹彈性發力。

4.轉腰旋掌:重心右移,腰向右回轉;兩掌自右向左劃弧至體前。

5.提膝托掌:重心後移,左腳收提;左掌劃一圈翻轉向上,托于左膝上,右掌向下,向右上劃弧橫於右側。

6.弓步穿掌:左腳上步,成左弓步;左掌向前穿靠,掌心向上,右掌撐至身體右方,掌心向外;眼視左掌。

7.轉身按掌:重心後移,左腳外撇,上體左轉;左掌翻轉,屈臂外撐,右掌下落。

8.提膝托掌:重心後移,右腳收提;右掌翻轉向上,托於右膝上,左掌劃弧橫於左側。

9.弓步穿掌:右腳上步,成右弓步;右掌向前穿靠,掌心向上,左掌撐至身體左方,掌心向外;眼視右掌

學練要點:兩手要此順彼逆、此逆彼順、開中寓合、合中寓開地轉動著,它代表陳式太極拳的大纏絲勁。兩掌擺掌橫列與腰腹彈性發力協調一致。整個動作要表現出陳式緊松、折疊、波浪起伏之間動作的協調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