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少尿型急性腎功能衰竭

少尿型急性腎功能衰竭屬於急性尿毒癥綜合征, 最大的特點就是尿液量突然減少, 同時還伴隨有嗜睡、水腫等現象, 這種疾病發生之後需要及時進行控制治療, 甚至還會併發心衰、休克等嚴重併發症, 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少尿型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病因明確, 發現異常狀況要及時接受治療。

少尿型急性腎功能衰竭是指一類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腎功能損害而導致血中尿素氮、肌酐升高及水電解質紊亂的急性尿毒癥綜合征。 臨床表現:突然發生少尿, 每日尿量少於400毫升, 並伴有噁心嘔吐、嗜睡、水腫、血壓升高及血尿、蛋白尿等, 常伴有心衰、休克等嚴重併發症。

臨床症狀

既往多數無腎臟病史, 但病因明確, 如嚴重創傷、外科術後、重度感染、敗血症、產科合併症、嚴重嘔吐或腹瀉、迴圈功能不良或用腎毒性藥物等導致腎血流量不足或腎毒性損害等原因。

多數除原發病的臨床表現外, 絕大多數呈少尿型ATN, 常在原發病後1-2天出現少尿或無尿, 補液後尿量不增加, 早期有食欲減退、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若持續少尿可出現血壓高、急性肺水腫, 部分有心律失常和心包積液, 合併高血鉀時噁心嘔吐等症狀加重,

伴心律失常, 晚期可出現意識淡漠、嗜睡、煩躁不安甚至昏迷。 易合併消化道出血和各種感染, 常為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

持續1~2周後, 尿量增多當>400ml/d表示進入多尿期, 約1周後血肌酐、尿素氮開始下降, 各種症狀逐漸改善。 若持續多尿水電解質缺失,

可出現噁心、乏力、肌肉鬆弛、四肢麻木、腹脹等症狀, 如不及時糾正可死於脫水及電解質紊亂。 若腎功能和水電解質基本正常, 臨床症狀基本改善, 表示進入恢復期, 但有的尿量仍超過2500ml/d。 部分ATN無少尿階段, 尿量始終在500ml以上, 為非少尿型ATN, 一般病情較輕, 預後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