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要想身體好 養神少不了

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都十分強調神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認為“得神則昌, 失神則亡”。 中醫學認為, 精、氣、神為人生三寶。 所以要想身體好, 養神少不了。 清代曹庭棟在《老老恒言·燕居》中指出, “養神為攝生要務”並給養神賦予新的內容。 所以, 養神是養生的關鍵之所在, 只有重視並實踐養神, 才有助於機體各種生理功能正常, 有助於健康防病。

神是以精氣為物質基礎的, 所以又稱精神。 精神是臟腑氣血盛衰的外露徵象, 它通過機體的形態動靜、面部表情、語言氣息等方面表現出來。 古人所謂的神與精神,

包含現代所說的精神、心理活動。

養神是一種養生觀念, 也具有更多的社會內容, 對人格也有強化作用。 養神要注意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少私寡欲心胸坦蕩

“心底無私天地寬”, 要做到少私寡欲應注意兩點:一是以理收心, 明確私心嗜欲對人體的危害。 二是正確對待個人的榮辱得失。

抑目靜耳閒情逸致

孫思邈在《千金方·養老大例》中說:“養老之藥, 耳無妄聽, 口無妄言, 心無妄念, 此皆有益老人也。 ”眼耳是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管道, 其受神氣的主宰和調節。 目清耳靜則神氣內守而心不勞, 若目弛耳躁, 則神氣煩勞而心擾不寧。 要做到抑目靜耳, 就要用高雅的興趣愛好來陶冶自己的志趣。 有了高雅的志趣, 自然會把浮名虛祿看得淡若煙雲。

和暢情態調攝七情

“笑一笑, 十年少”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笑可增進健康, 可使人長壽。 俗語曰:“君子坦蕩蕩, 小人常戚戚。 ”心常戚戚, 有損天年;情緒樂觀放鬆, 能安神定氣, 是益壽延年防病治病的良方。

在養神的具體方法上, 向大家推薦:

娛樂養神

娛樂養神的種類較多, 如下棋、垂釣、跳舞、聽音樂、看表演、看電影電視等, 可以怡養心神, 並讓疲憊的神經得以放鬆, 也是人們常說的“換腦筋”。

休眠養神

多指通過睡覺使大腦處於休息狀態, 同時又可降低身體內部各部位的神經、關節韌帶、肌肉和器官的負荷, 進而達到積蓄精力、復蘇體質的作用。 休眠養神掌握得當, 能促使人精力充沛, 少得疾病。 這已經被很多實例所證實。

“糊塗”養神

在生活中, 有意識地躲避那些參與意義不大或價值作用不高的事情, 不搞無原則地爭執和較量, 不考慮和計較雞毛蒜皮的是是非非, 讓腦筋和心情鬆弛下來, 免受勞心傷神之累。 隨時隨地堅持“糊塗”養神, 可使人心胸開闊, 心情舒暢, 自然健康無病。

總之, 養生貴在養神, 不懂得養神的重要, 單靠飲食營養、藥物滋補, 是難以達到健康長壽目的的。 因此, 注重道德修養, 塑造美好的心靈, 養成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 獲得巨大的精神滿足, 是保證身心健康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