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專家分析:南山奶粉問題出處

日前“南山毒奶粉”事件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 不免惹得爭議滿天飛, 就南山奶粉事件, 專家做出了個人判斷;食品安全問題專家認為, 企業承擔的責任太少, 處罰力度太輕是食品安全頻頻出問題的主要原因, 保障乳品安全底線, 制定出臺並且嚴格執行懲戒機制非常有必要。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25日訊(記者 李方) 近日, 國內知名品牌"南山倍慧"被爆5款嬰幼兒產品查出強致癌物質黃麴黴毒素M1.調查稱產品檢出黃麴黴毒素M1是因奶牛食用了被黃麴黴毒素B1污染的飼料。 據生產記錄顯示, 問題產品共計生產量為31.4778噸, 銷售區域為湖南省和廣東省。

南山倍慧5批次奶粉檢出強致癌物質

廣州市工商部門公佈的抽檢結果顯示, 湖南亞華乳業控股有限公司生產的5 個批次嬰幼兒奶粉被檢出強致癌物質黃麴黴毒素M1.問題奶粉生產時間在2011年7月至12月區間, 分別涉及盒裝和罐裝。

包括倍慧較大嬰兒配方奶粉 (2段)(400g/盒, 2011-08-23)、金裝倍慧較大嬰兒配方奶粉 (2段) (400g/盒, 2011-08-04)、倍慧幼兒配方奶粉(3段)900g/罐, 2011-08-08)、倍慧較大嬰兒配方奶粉(2段)(700g/包, 2011-07-09)、金裝倍慧較大嬰兒配方奶粉(2段)(400g/盒, 2011-12-17)。

黃麴黴毒素M1具有劇毒性和強致癌性。 當糧食未能及時曬乾及儲藏不當時, 往往容易被黃麴黴或寄生麯黴污染而產生此類毒素。 廣州乳業協會會長王丁棉曾介紹, 牛奶中的黃麴黴毒素來源於奶牛的飼料中, 即使超量一點點, 隨著人在食物中的攝入, 慢慢在人體積累也會致癌。

初步調查稱奶牛食用污染飼料

23日下午, 長沙市官方對外通報該事件調查及處置情況:經初步調查, 產品檢出黃麴黴毒素M1的原因初步認定是由於奶牛餵養過程中食用了被黃麴黴毒素B1污染的飼料,

黃麴黴毒素B1中在體內被羥化而生成黃麴黴毒素M1, 主要存在於乳汁和尿液中, 具體原料來源目前正在全面追查。

經長沙市質監部門調查核實, 涉及湖南長沙亞華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5個批次不合格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生產時間為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 該企業生產記錄顯示, 共計生產量為31.4778噸, 主要銷售區域為湖南省和廣東省。

亞華乳業停業整頓並召回問題奶粉

目前, 長沙市質監部門已經對亞華乳業下達了責令停產通知書, 責令該公司立刻停業整頓。 此前堅稱產品均正常銷售的亞華乳業23日表示, 對於問題奶粉從今日起開始全面召回, 所有消費者均可以到銷售終端退貨, 但僅限於涉事產品。

有消費者提出, 僅僅召回產品並不能解決問題, 寶寶已經吃了問題奶粉, 接下來企業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處理態度。 亞華乳業相關人員表示對於已喝了含毒奶粉的寶寶, 可到醫院做相關檢查, "若確診是公司產品問題, 主治醫生出具具有法律效應的證明, 公司會承擔相應責任。 "

按照盒裝1年、灌裝18個月的保質期計算, 2011年12月生產的涉事產品早已屬於臨過期產品。 而該公司稱, 質檢部門對於該公司生產的產品每個月都會進行品質檢測, 為何產品投入市場這麼長事件後才被抽檢出尚不得而知。 對於此結果, 南山官方堅稱正與政府職能部門核實, 相關結果將會儘快公佈。

專家呼籲儘快出臺嚴懲機制

雖然亞華乳業在其網站刊登大幅致歉聲明,

表示即日召回問題產品、暫停生產並封存現有庫存產品, 但這些做法卻並未得到業內專家的認可。

食品安全問題專家董金獅表示, 企業承擔的責任太少, 處罰力度太輕是食品安全頻頻出問題的主要原因。 要保障乳品安全底線, 制定出臺並且嚴格執行懲戒機制顯然非常有必要。

"食品安全法大而空, 取證相當困難, 所以導致了現在食品安全出了問題企業承擔責任比較小。 一般的消費者不可能保全那麼多有效的、法律上認可的證據, 這樣導致了消費者出了問題只能吃啞巴虧, 企業的膽子越來越大。 "董金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