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細菌性痢疾一個中醫冶療湯劑

細菌性痢疾是因為細菌感染而導致的一種痢疾, 患者常常會出現發熱, 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的症狀, 這時候如果不注意良好的治療, 甚至容易導致電解質失衡, 容易引起酸中毒的情況, 對患者來說一定要及時進行良好的治療, 中醫方面在這方面的治療作用也是比較好的, 下面我們就來瞭解一下關於中醫治療細菌性痢疾的一些內容。

細菌性痢疾一個中醫冶療湯劑

①辨證論治:表未解裡熱已盛者應表裡雙解, 用葛根黃連東加減;濕重于熱者應利濕清熱, 用胃苓東加減;熱重于濕者應清熱利濕, 用白頭翁東加減;濕熱互滯者用芍藥東加減。

②黃連素0.4g, 每日3次, 兒童30 mg/kg/日, 連用5~7日。 生大蒜口服。

③亦可選用馬齒莧、地榆、苦參、地錦草等單方草藥煎湯口服, 早晚各一次。

另有, 黃連素0.3~0.4g, 每日4次;一見喜4g, 每日4次。 療程均為7天。

偏方: 濕熱痢

①治則:清熱燥濕止痢。

②處方:合穀、上巨虛、天樞、內庭。

③治法:均採用瀉法。

針灸: 疫毒痢

①治則:清熱解毒止痢。

②處方:天樞、足三裡、曲池;抽搐不止加太沖、陽陵泉, 高熱神昏加水溝、委中, 厥脫加關元。

③治法:天樞、足三裡、曲池均施涼瀉法, 應據病人情況, 適當加大強度。 委中以三棱針刺血, 神闕隔鹽灸。 人中、太沖、陽陵泉宜用瀉法,

須持續較長時間運針, 直至症狀有所改善。 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另外, 當本證出現神昏驚厥等症時, 在取穴和治法上可參考“昏迷”、“痙證”、“厥證”等。 值得指出的是, 疫毒痢甚為危重, 需要中西醫療法協同搶救

細菌性痢疾忌吃什麼

①忌肉類濃汁及動物內臟。 因其含有大量的含氮浸出物, 如嘌呤堿和氨基酸等。 含氮浸出物具有刺激胃液分泌作用, 汁越濃作用越強, 加重了消化道負擔。 而且細菌性痢疾病人腸道有病變, 有噁心嘔吐等症, 消化吸收更差。

②忌粗纖維、脹氣食物。 如芥菜、芹菜、韭菜等纖維粗較多的食物, 不易消化, 導致局部充血、水腫, 炎症不易癒合。 而牛奶和糖、豆製品也易引起腸道蠕動增加, 導致脹氣。

③忌刺激類食物。 如煎、炸及醃、熏的大塊魚肉, 對腸壁有直接刺激, 使腸壁損傷加劇;這些食物又難以消化, 脹氣發熱, 停留的時間長, 會加重消化道負擔。

④忌污染食物。 未經消毒的瓜果蔬菜, 這些既帶菌又易引起中毒, 是致病因素, 並使病人抵抗力下降。

⑤忌性寒滑腸食物。 如荸薺、甲魚、生梨、花生等物, 性寒傷脾胃, 易滑腸致瀉, 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