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教你嚴防春季疾病 過好年

莫因貪吃貪杯惹來疾病

放假了, 親朋好友聚會難免會“吃吃喝喝”, 不過大魚大肉加上煙酒下肚, 不僅得提防體重上升, 還得小心身體能否消受。

一些人在飽餐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 突然出現頭暈腦脹、眼球突出、上肢麻木、下頦發抖、心慌氣喘、心動過速、血壓增高等一系列症狀而到醫院就診。 這是一種因為食用美味佳餚過量而引起的“美味綜合症”。 食入的雞、鴨、魚、肉等鮮味食品中, 含有豐富的麩酸鈉, 它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進入人體後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 轉化為有毒、有害物質, 隨血流到達腦部後,

干擾大腦神經細胞正常代謝, 使生理功能發生紊亂。 食用此類鮮味食品越多, 病人的症狀越嚴重。 因此一次不宜吃得過多、過飽;在烹調此類菜肴時, 可不加或少加味精, 以防麩酸鈉超量, 使症狀加重;還要多吃些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新鮮蔬菜、水果, 以促進胃腸蠕動, 加快體內毒害物質的排泄過程。 赴宴前最好先吃些澱粉類主食, 可增加飽足感, 避免宴席中攝取過多肉類與油脂。 梨、蘋果、山楂、香蕉、葡萄、草莓、柑橘等這些水果多有降壓化痰、潤燥生津、清熱、解毒、潤腸之功效, 適當食用可防治美味綜合症。

每逢過年過節, 經常會有人“肚子痛”, 有的連痛帶吐, 有的痛後即瀉, 其病因多為急性胃腸炎、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 大多與暴飲暴食、酗酒、食油膩或辛辣食品以及食品不衛生有關。

節日期間一旦發生腹痛, 切莫自作主張, 盲目服用止痛藥, 以免掩蓋症狀, 延誤病情, 而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過節時切莫貪杯, 飲酒過度輕者引起酒精性胃炎等急症, 重者導致中風、胰腺炎發作及肝病加重。 因此, 節日期間切莫貪杯, 烈性酒最好不喝, 啤酒、果酒和低度白酒也不可多飲。 而且每天不能超過一次。

預防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除了避免暴飲暴食外, 食品衛生是首要條件。 預防要從源頭抓起。 在選購非包裝食品及原料時, 儘量選購新鮮和感官檢查正常的食品。 選購包裝食品時, 有缺項、印製不清的包裝食品最好不要購買。

千萬別打破良好的生活習慣

春節假期,

適當的休息是一種調節劑, 但是有的人對休假沒什麼安排, 一放假就把原來的生物鐘全打亂了, 喝酒、熬夜, 假期結束了, 人也弄得精疲力盡。

有一些人節日裡常縱情歡娛, 甚至通宵達旦。 這種反常的生活方式, 勢必擾亂人體的生物鐘, 影響各系統、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同時也會誘發某些“節日病”。 長時間打牌, 直接和間接地誘發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方面的疾病, 導致心肌梗塞、腰肌勞損、消化不良。 而長期的心理緊張, 或興奮或沮喪, 容易造成植物性神經紊亂, 出現頭暈目眩、記憶力下降、失眠等症狀, 更有甚者鬱鬱寡歡, 從而患上抑鬱症。

對於廣大網友來說, 節日中有了長時間上網的機會。 但連續上網對身體健康的傷害是多方面的。

如常常出現肩臂酸痛, 嚴重者還會延伸至整只手臂;如果坐椅高度不適當或者坐姿不正確, 則會導致頸、腰痛。 另外長時間上網受到的輻射較大, 另一方面會對眼睛造成不小的傷害。 所以千萬不要利用自由的假期, 無節制地在網上遊玩, 要注意間隔休息, 每隔一段時間休息一會兒, 站起來活動身體, 這樣才可以減少疲勞過度的機會。

對於老年人, 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病的老年人更不可縱情地玩。 老年人不要長時間玩牌, 那種玩法可使精神高度緊張, 對心血管十分不利。 節日期間電視節目好, 老年人也不要連續看得時間過久, 看時應選擇輕鬆的喜劇片、音樂片或戲曲片, 少看情節緊張、場面驚險的動作片。

老年人在節日期間一定要堅持平時的生活節奏, 堅持平時的體育鍛煉, 堅持平時的治療。 打亂原有的生活節奏、停止鍛煉和擅自停用正在服用的藥物, 最容易出問題。

旅遊更需照顧自己

假期是外出旅遊的大好時機, 但在旅遊中可能氣候、水土不服或突發疾病, 許多旅遊者對此都沒有思想準備。 人們通常僅憑自我感覺決定是否出遊。 其實旅遊期間身體要在短期內適應氣候、水土甚至時差的變化, 加之旅途疲勞、來回奔波, 所有這些都可以成為潛在的疾病突發誘因, 應該引起重視。

節日旅遊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緩解精神壓力。 因此旅行計畫量力而行, 避免過度勞累。 努力縮小旅行生活與平時生活之間的差距,

使人體記憶體在的飲食起居節奏不遭破壞。 注意環境變化, 避免長時間開窗吹風;氣溫變化應及時增減衣物等, 都可有效避免感冒。

旅遊會消耗身體很多營養物質, 如果不及時補充, 就會對身體產生不利的影響。 及時的補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鉀、鋅、維生素B2、維生素E消耗和丟失的速度也超過平時。 吃香蕉、桔子可以補鉀;通過牛奶、綠色蔬菜、牛肉等食品來補充維生素B2, 也可以用複合維生素片來補充維生素B2;維生素E可以止運動後的肌肉酸痛, 只是通過日常飲食很難獲得足夠的維生素E, 可每天服用8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E膠囊。

春節就要到了, 假期健康有“十忌”, 小編在這裡給您提個醒兒, 打打預防針。

肝病患者忌“酒”

肝病患者飲酒,會直接傷害肝細胞,甚至會使肝細胞變性或壞死,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

膽病患者忌“油”

節日期間食物油膩,膽病患者如果大量進食葷膩食品,會加重膽囊的負擔,誘發急性膽囊炎。因此,有膽病的患者要忌食油膩食品。

感冒患者忌“聚”

春節期間天氣寒冷,人們容易傷風感冒,如走親訪友聚在一起,極易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和流行。因此,感冒患者不宜外出,最好在家中調養,這樣既有利於病情恢復,又能避免將病傳染給他人。

胰腺病患者忌“飽”

節日期間,美味佳餚豐富,如過量進食會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液,造成胰管壓力增高,致使胰管破裂,誘發急性胰腺炎。

高血壓患者忌“鬧”

節日期間,親朋好友相聚,人多熱鬧,可使大腦處於興奮狀態,導致體內兒茶酚胺分泌增多,促使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小動脈痙攣、血壓升高而誘發心腦血管病發作。

冠心病患者忌“累”

節日期間操勞太多或玩樂無度,會使心跳加速、心臟負荷加重、血壓升高,可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或腦中風。

糖尿病患者忌“甜”

節日期間,糖尿病患者應忌“甜”食,否則會使人體內負擔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脈管炎患者忌“煙”

節日期間,常有親朋好友來家“拜年”,脈管炎患者為了招待客人而陪著頻頻吸煙,這樣會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並能抵制纖維蛋白溶解,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從而使病症加劇。

消化性潰瘍患者忌“熬”

我國民間有除夕“守歲”的習慣,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如果也同家人一起熬夜,或通宵看電視,使身體過於疲勞或睡眠不足,極易引起疾病發作或病情加重。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忌“涼”

春節期間,氣溫較低,因此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道疾病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涼,以防舊病復發。

肝病患者飲酒,會直接傷害肝細胞,甚至會使肝細胞變性或壞死,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

膽病患者忌“油”

節日期間食物油膩,膽病患者如果大量進食葷膩食品,會加重膽囊的負擔,誘發急性膽囊炎。因此,有膽病的患者要忌食油膩食品。

感冒患者忌“聚”

春節期間天氣寒冷,人們容易傷風感冒,如走親訪友聚在一起,極易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和流行。因此,感冒患者不宜外出,最好在家中調養,這樣既有利於病情恢復,又能避免將病傳染給他人。

胰腺病患者忌“飽”

節日期間,美味佳餚豐富,如過量進食會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液,造成胰管壓力增高,致使胰管破裂,誘發急性胰腺炎。

高血壓患者忌“鬧”

節日期間,親朋好友相聚,人多熱鬧,可使大腦處於興奮狀態,導致體內兒茶酚胺分泌增多,促使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小動脈痙攣、血壓升高而誘發心腦血管病發作。

冠心病患者忌“累”

節日期間操勞太多或玩樂無度,會使心跳加速、心臟負荷加重、血壓升高,可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或腦中風。

糖尿病患者忌“甜”

節日期間,糖尿病患者應忌“甜”食,否則會使人體內負擔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脈管炎患者忌“煙”

節日期間,常有親朋好友來家“拜年”,脈管炎患者為了招待客人而陪著頻頻吸煙,這樣會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並能抵制纖維蛋白溶解,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從而使病症加劇。

消化性潰瘍患者忌“熬”

我國民間有除夕“守歲”的習慣,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如果也同家人一起熬夜,或通宵看電視,使身體過於疲勞或睡眠不足,極易引起疾病發作或病情加重。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忌“涼”

春節期間,氣溫較低,因此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道疾病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涼,以防舊病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