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油排毒”的偽科學,你信了嗎
最近, “喝油”成為一個熱搜詞匯。 有主播因為“喝油+喝酒”而喪命;有明星說喝油排毒能治療糖尿病、高血壓、肝硬化等各種疾病;有人說喝油能減肥, 有人說喝油能降血脂降血糖……
事實上, 到目前為止, 并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能夠證明, 大口喝油、大碗吃油, 對健康有好處。
高脂飲食對腸道菌群有不利影響
有些人說, 原始人不吃谷物, 吃的是低碳水餐。 但考古研究表明, 即便石器時代,
在兩三千年前, 麻籽、大豆等油料種子, 是直接吃掉的, 所以那時的“五谷”中有“麻”和“菽”(大豆)。 直到宋代以后, 油在我國才成為常用的食品原料。
雖然近年來學者們對于“膳食中脂肪供能比到底多少最好”這個問題存在爭議, 但不止一項最新研究發現, 高脂飲食對腸道菌群有不利影響。
最近, 《Gut》(腸道)這個權威科學期刊上發表了我國科學家的新發現, 又一次證明, 吃太多的脂肪使腸道的有害菌群增加, 有益菌群減少。
在這項隨機對照人類飲食干預研究中, 研究者募集了217名18-35歲的健康人。 他們沒有慢性疾病, 也沒有肥胖問題。 這些志愿者按要求食用三類不同膳食,
然后, 研究者采集他們的血液, 測定和炎癥反應有關的指標, 如IL-1β、IL-6、IL-8、TNF-α等細胞因子, 還有PGE2、TXB2、白三烯、LTB4等;收集他們的糞便, 對16SrRNA測序, 分析其中的菌群狀況。 試驗期間, 所有的食物和大部分飲料都是研究人員給提供的。
這三種膳食的熱量水平完全一致, 平均是2080~2100千卡, 膳食纖維攝入量也保持一致。 但三大營養素的比例不一樣, 其營養素供能比分別為:
類型I:脂肪供能比20%, 碳水化合物供能比66%, 蛋白質供能比14%。
類型II:脂肪供能比30%, 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6%, 蛋白質供能比14%。
類型III:脂肪供能比40%, 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6%, 蛋白質供能比14%。
可能非專業人員看不懂這是什么意思, 所以還得解釋一下。
所謂營養素供能比, 就是在一天所獲得的卡路里(熱量、能量)當中,
類型I, 所謂脂肪供能比20%, 碳水66%, 就是類似于改革開放之前貧困時代吃的, 相當低脂的膳食。
食物能量主要來自于糧食, 烹調很大比例蒸煮涼拌, 基本上菜里看不到油花, 肉也不多。
堅果花生瓜子類都很少, 水煮魚、炸丸子、手撕面包、蛋撻、油條、鍋巴、薯片之類……就想也別想了。
類型II, 脂肪供能比30%, 碳水56%, 是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比例, 比我國大部分居民目前的飲食略清淡少油一點。 有堅果, 但數量要控制;有魚肉, 但不能經常用油炸油煎的方式。
類型III, 脂肪供能比40%, 碳水46%, 是目前中國很多富裕家庭的日常生活狀態。
油炸方便面的脂肪供能比大概就是40%~45%的樣子。
最新實驗證明高脂飲食會促進炎癥反應
好了, 言歸正傳。 吃這三類膳食, 口味享受方面自然是天壤之別。 那么, 身體的變化是什么樣的呢?
研究者發現, 6個月之后, 三組受試者的體重、腰圍、血糖、血脂等指標都沒有發生明顯變化。 但是, 腸道菌群發生了顯著變化。
首先, 20%脂肪的低脂飲食組糞便菌群最為多樣化。 高脂肪飲食則降低了菌群的多樣性。
其次, 菌群的數量比例發生了變化。 高脂飲食增加了Alistipes屬和擬桿菌屬, 減少了糞便桿菌屬細菌;低脂飲食則增加了Blautia和糞便桿菌屬的細菌。 簡單解釋是, 高脂飲食所增加的細菌, 多是在糖尿病等代謝疾病患者中容易比例上升的品種;而它所減少的菌類,
第三個發現是, 在40%脂肪飲食組的受試者糞便中, 短鏈脂肪酸顯著低于另外兩組。 這可不是個好消息, 因為大腸發酵所產生的丁酸有利于控制血脂, 而且最近剛有研究發現, 它有利于降低糖尿病的風險。
第四個發現是, 在低脂飲食組中, 糞便中的甲酚和吲哚含量比較低, 這些成分少了, 說明距離各種慢性疾病比較遠。 反過來, 高脂飲食族的糞便中, 花生四烯酸和脂多糖比較多, 而這些成分多了代表較高的炎癥反應風險。
血液樣品分析表明, 高脂飲食組的血漿中, 很多促炎因子都比較高。 在40%脂肪組中,TXB2含量比20%低脂組顯著要高,而C反應蛋白的含量比30%脂肪的中等脂肪飲食組都顯著地高。反過來說,在20%脂肪的低脂飲食組,LTB4和PGE2含量比另外兩組都低。總之一句話,高脂飲食顯然是會促進炎癥反應的。
這就意味著,那些容易長痘痘的人,容易發炎的人,應當避免吃過高脂肪的膳食。
過多的脂肪會引發肥胖和各種慢性疾病
其實這個研究的結果也沒什么太意外的。
實際上中國人只要稍微回憶一下往事,都不得不承認,在過去糧食為主,吃不到多少油的時代,人們都很瘦,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之類的慢性疾病都很少,腸癌也很罕見。隨著經濟的發展,唯一和收入水平同步增長的就是脂肪,而與此趨勢同時,肥胖和各種慢性疾病都增加了,除了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減少之外(這些與營養不良和衛生條件差有一定關系),與慢性炎癥相關的疾病也增加了。
這個研究當中,雖然三組受試者脂肪占總熱量的比例有差異,但是總熱量、總膳食纖維攝入量都是嚴格保持一致的。在實際生活當中,吃高脂肪的食物多了,難免就會帶來更多的卡路里,更少的膳食纖維,那就更加不利于防肥、防病、防腸癌。
總之,各位有理性的朋友,千萬不要被明星、主播和推銷各種油的人所蠱惑。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還是非常靠譜的。炒菜油是可以用的,但一定要限量,炒菜不能“汪”著油,油炸食品不能放開了吃。牛排、肥羊片、五花肉之類高脂肪的肉類不是不能吃,但是也只能偶爾,更不能天天樂此不疲。
文/范志紅(中國營養學會理事)
在40%脂肪組中,TXB2含量比20%低脂組顯著要高,而C反應蛋白的含量比30%脂肪的中等脂肪飲食組都顯著地高。反過來說,在20%脂肪的低脂飲食組,LTB4和PGE2含量比另外兩組都低。總之一句話,高脂飲食顯然是會促進炎癥反應的。
這就意味著,那些容易長痘痘的人,容易發炎的人,應當避免吃過高脂肪的膳食。
過多的脂肪會引發肥胖和各種慢性疾病
其實這個研究的結果也沒什么太意外的。
實際上中國人只要稍微回憶一下往事,都不得不承認,在過去糧食為主,吃不到多少油的時代,人們都很瘦,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之類的慢性疾病都很少,腸癌也很罕見。隨著經濟的發展,唯一和收入水平同步增長的就是脂肪,而與此趨勢同時,肥胖和各種慢性疾病都增加了,除了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減少之外(這些與營養不良和衛生條件差有一定關系),與慢性炎癥相關的疾病也增加了。
這個研究當中,雖然三組受試者脂肪占總熱量的比例有差異,但是總熱量、總膳食纖維攝入量都是嚴格保持一致的。在實際生活當中,吃高脂肪的食物多了,難免就會帶來更多的卡路里,更少的膳食纖維,那就更加不利于防肥、防病、防腸癌。
總之,各位有理性的朋友,千萬不要被明星、主播和推銷各種油的人所蠱惑。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還是非常靠譜的。炒菜油是可以用的,但一定要限量,炒菜不能“汪”著油,油炸食品不能放開了吃。牛排、肥羊片、五花肉之類高脂肪的肉類不是不能吃,但是也只能偶爾,更不能天天樂此不疲。
文/范志紅(中國營養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