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養生方法要合適自己

養生之法不妨中庸些

在醫院門診室, 筆者碰到了因為腸胃不適前來看病的林先生。 問及他平時的養生之道, 他笑談, 現在也正困惑著呢。 原來, 最近他有兩個朋友, 在單位體檢時分別被查出患有腎結石和膽囊炎, 他本人最近也犯胃病。 最令人奇怪的一點是, 在一幫朋友當中, 就他們三個最講究養生了, 這次卻紛紛亮起了健康“紅燈”。 而其他朋友平時都胡吃海喝的, 反倒都相安無事。 他這次來醫院, 除了看胃病, 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好好向醫生討教一下養生經驗。

養生要把握一個“度”, 不能走偏。 筆者平時在門診中也發現不少像林先生一樣的患者,

在日常飲食中禁忌很嚴, 什麼都不敢吃, 如怕血脂高, 就堅決不碰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現在一些食用油上都標示了這樣一句話:“絕不含膽固醇”, 就是迎合了這樣一群人。 其實, 膽固醇是人的基本營養要素, 並不是完全有害的。 尤其是一些老年人, 相信“千金難買老來瘦”這句古諺, 對於含膽固醇、高蛋白的食物是敬而遠之。

問題是, 雖然他們患高血脂、心血管病等疾病的幾率下降, 但體質也隨之下來了, 骨質疏鬆, 身體虛弱, 抵抗力低下, 身體的“健康防線”可能就會被一場普通的感冒、腹瀉給摧毀掉。

舉個例子, 一道大家非常熟悉的菜——菠菜燒豆腐, 這道菜到底對人體是有好處還是有壞處呢­有人說菠菜燒豆腐好,

在腸道中, 菠菜中的草酸與豆腐中的鈣相結合, 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鈣, 隨糞便排出體外, 可以防止尿路結石的形成;又有人說菠菜還含有一定量的草酸, 若與豆腐一起燒容易與鈣形成不容易吸收的鈣鹽, 影響了鈣的利用和吸收……這些說法從理論上看都是對的, 但關鍵是這些說法把人體當成了一個試管。

事實上, 人的胃內是高酸環境, 菠菜裡的草酸呈弱酸性, 在強大的胃酸面前猶如一滴水倒入大海, 根本發揮不了任何威力。

所以說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 關鍵是要適度。 故此建議大家對待養生不妨中庸一點, 不要太刻意, 做到均衡飲食最重要。

養生也要辨證

在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門診,

吳女士帶著一周歲的女兒來看病, 她說自己一向很注重養生, 但不知道孩子為什麼胃口就是不開。 經醫生瞭解才知道, 夏天, 剛好手足口病比較高發, 她聽說在粥裡放些綠豆、紅棗可以預防小兒手足口病, 就一直長期給孩子吃綠豆粥, 結果把孩子的胃吃成了“寒性”。

其實養生也要講究體質的寒熱虛實, 而體質與年齡、遺傳、居住地等也有關係。 一般居住在山區的人群, 普遍有脾胃虛寒的特點。 由於他們平時喝的是山水, 屬於硬水, 易引起脾胃虛寒而患上結石。 這些人群平時就不能吃太寒的食物, 如螃蟹、甲魚、魚膠等, 而要多吃芹菜、動物內臟等食物。

在年齡上, 一般年輕女性多陰虛火旺, 表現為咽幹口燥、心煩易怒、舌質偏紅等,

可以吃點紅棗、西洋參、蝦皮、紫菜;而女性到中年時, 身體熱度下降, 容易偏寒性, 出現臉色蒼白、嘴唇無血色、畏寒等症狀, 就要溫脾和胃, 可動手自製薑酒。 做法是把薑切片, 在油裡煎成偏焦黃色, 然後倒上黃酒, 燒開就可以了。

在體型上, 中醫認為, 不同體型的人具有不同的體質, 不同的生理特點, 通過適當的養生手段可以使機體處於更為平衡的狀態。 中醫有種說法叫“肥人多痰, 瘦人多火”。 意思是說形體肥胖的人大多陽氣偏虛, 體內有痰;而形體偏瘦的人則往往火旺, 易口渴、頭暈。 故胖人要少吃動物肝臟、雞蛋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 而瘦人則可吃些百合、河鰻、魚膠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