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怎樣護理新生兒(1)

新生兒由於長期在母體裡面, 剛剛來到新的世界, 對光線、聲音, 以及溫度和安全感方面有了很大的變化, 因此會表現出一些不適應的症狀, 所以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要學會如何護理新生兒的知識。

新生兒護理知識之頭面部護理

面部皮膚與全身皮膚一樣十分嬌嫩, 其上覆以多少不等的灰白色胎脂, 以後逐漸吸收。 胎脂吸收後, 由於表皮薄, 皮膚富於血管而呈淺紅色。 多數新生兒在生後2-3天可出現黃疸, 約在生後10-14天消退。 由於新生兒皮膚特別嬌嫩, 其體內免疫機制的建立尚不完善, 皮膚稍有破損即可感染,

如處理不當, 嚴重者可致敗血症, 因此用毛巾擦體時, 一定要輕柔, 最好用幹毛巾吸幹水份。

新生兒護理知識之五官護理

新生的寶寶看上去那麼弱小, 媽媽給洗個澡可能還有些戰戰兢兢, 更何況寶寶的小耳朵小鼻子, 還有可愛的嘴巴與眼睛, 該怎麼保持它們的健康與清潔呢?很多媽媽不知道該怎麼清潔寶寶的五官, 用什麼, 怎麼做, 都是第一次, 不做不行, 做錯了更不行。 還有, 寶寶面對並不適應的新環境, 難免出點小麻煩, 若是小小的嘴巴和眼睛出了問題, 媽媽僅僅心疼是不夠的, 此時你的小寶寶需要你更精心的照料。

新生兒護理知識之睡姿

新生兒初生時保持著胎內姿勢, 四肢仍然屈曲, 為了幫助他們把產道中咽進的一些粘液和水流出,

在生後24小時以內, 仍要採取低側臥位。 側臥位睡眠利於肌肉放鬆, 又對重要器官無過分地壓迫, 萬一嬰兒溢乳也不致嗆入氣管, 是一種應該提倡的小兒睡眠姿勢。 但是, 新生兒的頭顱骨縫還未完全閉合, 如果經常或始終地向一個方向睡, 可能會引起頭顱變形。 例如長期側臥會使孩子頭型歪偏, 長期仰臥會使孩子頭型扁平, 這都影響外觀儀錶。 正確的做法是經常為寶寶翻身, 更換睡眠姿勢, 變換體位, 吃奶後要側臥不要仰臥, 以免吐奶。 左右側臥時要當心不要把小兒耳輪壓向前方, 否則耳輪經常受折疊也易變形。

新生兒的睡姿主要由照顧人決定, 一般中國人的習慣認為要讓孩子及早把頭躺平,

因此多採取仰臥位, 而且還用靠墊、棉被、枕頭等物固定他們的睡姿, 這是不科學的。 而歐美人的習慣是讓孩子俯臥, 認為這樣不影響孩子大腦的生長發育, 這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但另一方面, 由於護養的疏忽問題, 新生兒窒息死亡的比率也居高不下。 睡姿直接影響到新生兒的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 不應固定睡姿不變, 應該經常變換體位, 更換睡眠姿勢。

新生兒護理知識之嬰兒腸絞痛

一般接近滿月的嬰兒比較容易發生腸絞痛, 典型的大約在3周大的時候開始, 高發期在6周。 它通常的症狀是:原本活潑的孩子忽然變得喜歡尖聲哭叫, 每次發作都在差不多的時間, 尤其是傍晚, 甚至是黑夜;一般一個星期有3次以上的啼哭,

每次哭的時間持續在兩三個小時, 連續3個星期都會出現這樣的情形, 哭的時候無論怎樣安撫都沒有作用。 有的寶寶還會出現臉色紅脹, 腹部鼓脹的症狀, 大多寶寶是因為哭的時候, 吞下了氣體到肚子裡面引起腹脹, 而不是由於腹脹不舒服才哭鬧;這樣的哭鬧一般不伴隨有嘔吐腹瀉、發燒的症狀, 哭過一段時間後又會若無其事。

在不會說話之前, 哭是孩子自我表達的一種重要方式, 哭聲不同表達的含義也不同, 經驗欠缺的父母要弄懂孩子究竟為什麼哭, 並不是容易的事情。 哭的原因除了常見的濕了、餓了, 有時候還是孩子生病的一種表現, 比如腸絞痛。 嬰兒腸絞痛並不是一種病, 它只是一種症狀, 隨著孩子的長大,

神經生理逐漸發育健全, 大約在3個月左右, 這樣的情況會慢慢減少, 有大約30%的嬰兒要延續到4、5個月大時, 這種情況才消失。

相應的應對方法

孩子哭鬧的時候, 尤其是有腹絞痛的症狀時, 家長可以坐著, 讓嬰兒趴在家長的腿上或者手上, 輕輕壓迫嬰兒的背部和腹部;也可以做按摩, 用溫水袋或者濕毛巾敷在嬰兒的腹部, 這些對減輕疼痛有一些幫助。

新生兒護理知識之嬰兒大便幹結

一轉眼孩子已經要滿兩個月了, 將近兩個月的孩子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便秘, 尤其是牛奶餵養的孩子更容易出現, 母乳餵養的孩子則比較少。 嬰兒便秘與他們的消化道肌肉發育不健全, 對蛋白質消化不完全有關。 2—5天排大便一次,

每次排便非常費力, 孩子往往一邊排便一邊哭鬧, 排便結束之後才會停止哭鬧, 排出的大便通常很堅硬, 有時還有肛裂的現象。

相應的應對方法

在牛奶中添加5—10%米湯; 在兩次餵奶之間, 適量地喂些菜水、果汁、蜂蜜等;每次餵奶後, 輕輕按摩孩子的腸部; 不要隨便給孩子吃瀉藥, 實在要服用藥物, 可以在醫生的囑咐下口服石臘油; 給孩子做嬰兒操, 幫助增加寶寶的腹肌收縮力。

新生兒護理知識之生理性貧血

堅持母乳餵養, 母乳中的鐵比牛乳中的鐵質生物效應高, 易被吸收, 只要沒有特別的情況堅持給孩子母乳餵養, 胎兒從母親那裡接受鐵, 多在母妊娠期進行, 故早產兒從母體中接受的鐵很少, 過六周就差不多用完了。 早產兒,尤其是吃牛奶的早產兒,雙胞胎或者是懷孕期間媽媽患有缺鐵性貧血的足月兒,從2個月起就要補充鐵劑。

生理性貧血是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一種自然現象,主要是因為胎兒期紅細胞生成增多,相對缺氧。出生後進入正常氧環境,機體生成紅細胞減少而造成的,主要表現在嬰兒出生後1—8周以內,血紅蛋白可逐漸下降到低於正常值,直至8周後停止。嬰兒生理性貧血在保證正常營養的情況下,一般不需治療。等到嬰兒滿百天后,機體內紅細胞生成素的生成增加,骨髓造血功能逐漸恢復,血色素和紅細胞數又緩慢增加,至6個月時恢復到正常值範圍內。

新生兒護理知識之濕疹

濕疹也叫奶癬,是最常見嬰兒過敏性疾病,通常在孩子2個月左右開始出現,一般吃牛奶的孩子身上比較多見,絕大多數孩子的濕疹多起始於生後6個月內。一般認為過敏體質是發病的主要原因,外界因素,如花粉、飲食等都有可能引發濕疹,甚至有些孩子衣服穿得過多也會出現,濕疹一般在春冬季比較多見。

濕疹好發在嬰兒的面頰、頭、外耳部,皮膚表面出現米粒樣丘疹、紅斑、糜爛、皰疹、滲液和結痂,炎症反應明顯,局部皮膚有癢感和灼熱感。可遍及整個頸部和顏面部,嚴重的手、足和胸腹部可見到。有些孩子可能反復發作從而轉為慢性,病程會延續幾個月甚至幾年。

相應的應對方法

母乳餵養的孩子出現濕疹,首先要從媽媽開始,媽媽不要吃過於辛辣的食物,不要喝酒,一些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例如蝦、蛋等儘量少吃或者不吃;哺乳要定時定量,切勿過飽:孩子患了濕疹後,應儘量避免小兒用手搔抓,將孩子的指甲剪短;勤洗澡,不要用香皂或其他刺激性物品,用溫水洗淨;勤換尿布和內衣,預防細菌的感染;冬天室內開空調,溫度不要調得太高,不要過度追求暖和每給孩子穿很多衣服。

早產兒,尤其是吃牛奶的早產兒,雙胞胎或者是懷孕期間媽媽患有缺鐵性貧血的足月兒,從2個月起就要補充鐵劑。

生理性貧血是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一種自然現象,主要是因為胎兒期紅細胞生成增多,相對缺氧。出生後進入正常氧環境,機體生成紅細胞減少而造成的,主要表現在嬰兒出生後1—8周以內,血紅蛋白可逐漸下降到低於正常值,直至8周後停止。嬰兒生理性貧血在保證正常營養的情況下,一般不需治療。等到嬰兒滿百天后,機體內紅細胞生成素的生成增加,骨髓造血功能逐漸恢復,血色素和紅細胞數又緩慢增加,至6個月時恢復到正常值範圍內。

新生兒護理知識之濕疹

濕疹也叫奶癬,是最常見嬰兒過敏性疾病,通常在孩子2個月左右開始出現,一般吃牛奶的孩子身上比較多見,絕大多數孩子的濕疹多起始於生後6個月內。一般認為過敏體質是發病的主要原因,外界因素,如花粉、飲食等都有可能引發濕疹,甚至有些孩子衣服穿得過多也會出現,濕疹一般在春冬季比較多見。

濕疹好發在嬰兒的面頰、頭、外耳部,皮膚表面出現米粒樣丘疹、紅斑、糜爛、皰疹、滲液和結痂,炎症反應明顯,局部皮膚有癢感和灼熱感。可遍及整個頸部和顏面部,嚴重的手、足和胸腹部可見到。有些孩子可能反復發作從而轉為慢性,病程會延續幾個月甚至幾年。

相應的應對方法

母乳餵養的孩子出現濕疹,首先要從媽媽開始,媽媽不要吃過於辛辣的食物,不要喝酒,一些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例如蝦、蛋等儘量少吃或者不吃;哺乳要定時定量,切勿過飽:孩子患了濕疹後,應儘量避免小兒用手搔抓,將孩子的指甲剪短;勤洗澡,不要用香皂或其他刺激性物品,用溫水洗淨;勤換尿布和內衣,預防細菌的感染;冬天室內開空調,溫度不要調得太高,不要過度追求暖和每給孩子穿很多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