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粽子冷了還可以吃嗎

粽子是屬於一個節日性的食物。 粽子吃起來軟軟糯糯的, 裡面包裹的大棗江米等等, 吃上去非常美味。 一般人們都會在端午節的前一天開始著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 到了端午節, 早早的起來開始包粽子。 所以粽子一般都是現做的, 不會放太長的時間。 那麼粽子冷了之後還可以吃嗎?

對於健康人來說, 偶爾吃一點倒也無妨。 但建議粽子還是熱的吃為宜。 吃新包出來的熱粽子比較健康, 不要把它放冷後再反復加熱。 最好自己動手製作, 吃剛包好的熱粽子。 特別注意, 粽子放在冰箱裡的, 這樣的粽子又硬又冷, 必須加熱後再吃, 尤其對有胃病的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1、糯米本身難消化

和大米(直鏈澱粉為主)比較, 糯米(支鏈澱粉為主、分支多容易被消化), 消化快(血糖容易急劇升高和降低, 糖尿病人須避免), 但卻消化不完全。 糯米因為吸水性和膨脹性小,

煮熟後黏性大、口感滑膩, 總體上說, 糯米比較難消化。

2、冷糯米比熱糯米更難消化

熱的糯米的支鏈澱粉會糊化, 容易被人體消化酶分解, 冷卻後, 糯米中的支鏈澱粉和直鏈澱粉一樣可能會回生(一般認為支鏈澱粉不容易產生回生, 但在支鏈澱粉外側短支鏈聚合度達15-18時,

仍有可能引起回生), 從而不容易被消化酶所消化。 而且, 糯米冷了之後, 也會變硬、變黏和更加有嚼性, 影響消化。

3、長粒糯米冷藏、重新加熱後消化速度變慢

研究表明, 對於圓粒糯米和長粒糯米, 因為支鏈澱粉結構的不同, 它們冷藏和回熱時消化速度差異較大。 跟圓粒糯米相反的是, 長粒糯米經過冷藏、重新加熱後消化速度比新鮮烹調時(第一次由生變熟)降低。

4、冷肉粽中動物油影響消化

對於粽子裡的配料, 如果是五花肉等肉類, 因為含有比較多的動物油, 它們冷後會凝結後乳白色的固體, 比熱的液體油明顯難消化。 如果配料是一些如綠豆等豆類, 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 吃這類冷的豆子一般問題不大(相信紅豆雪糕、冷的八寶粥、綠豆餅等都吃了不少), 但冷的糯米同樣影響消化。 因此, 建議粽子最好趁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