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梅干菜燒肉

如果提到紅燒肉, 相信很多人的口水都會流下來, 因為如果做得好的話, 紅燒肉吃在最里面不但一點肥膩的感覺都沒有, 反而更多的是香醇的感覺, 而且還會在口中回味很久。 真正做得好的紅燒肉能達到唇齒留香的境界, 當然一般的人是做不出這種效果的, 其實這也不能勉強, 因為這還需要一定的天分。

其實紅燒肉的種類有很多種, 一般我們吃的很多時候都是光燒紅燒肉, 吃多了難免會有膩煩的感覺。 除了光燒, 其實紅燒肉還有很多種做法, 比如梅干菜燒肉。 下面就來詳細地介紹下梅干菜燒肉的具體方法。

梅干菜燒肉是浙江杭州一道漢族傳統風味名菜, 屬浙菜系。 主要食材是梅干菜和五花肉, 主要烹飪工藝是燉。 干菜吸收肉脂而去澀達潤, 豬肉經干菜吸脂肥而不膩, 干菜肉香交互輝映, 是此干菜與肉之絕配靚點。

食材準備

帶皮五花肉,

寧波梅干菜, 紹興黃酒, 老姜, 細鹽, 江南醬油, 高湯, 味精, 白砂糖。

制作步驟

1、豬帶皮五花肉。 切3厘米方塊肉。 開水焯過。

2、炒鍋置旺火, 油熗鍋后下五花肉、白砂糖、老姜塊、料酒(可以黃酒)煸炒。 續入醬油上色, 后加高湯旺火燒沸, 倒入發好的梅干菜, 小火煨至肉酥菜軟。 起鍋前, 加味精, 裝盤即成。 (注:菜出盤前要悶五分鐘左右。 )

五花肉又稱“三層肉”, 位于豬的腹部, 豬腹部脂肪組織很多, 其中又夾帶著肌肉組織,肥瘦間隔, 故稱“五花肉”。 這部分的瘦肉也最嫩且最多汁。 豬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 并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 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味甘咸、性平, 入脾、胃、腎經;補腎養血, 滋陰潤燥;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后血虛、燥咳、便秘、補虛、滋陰、潤燥、滋肝陰,

潤肌膚, 利二便和止消渴。 豬肉煮湯飲下可急補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煩躁、干咳、便秘和難產。

所以通過上面的講述我們才知道原來做梅干菜燒肉是要取五花肉來做的, 怪不得有時候有些人做出來感覺味道少了點什么, 有時候又會有肥膩的感覺。 通過這次的了解, 相信很多人多知道了梅干菜燒肉的具體做法, 所以在我們有空的時候不妨試著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