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如何判斷胃寒還是胃熱

胃炎, 胃寒, 胃熱都統稱為胃病, 但很多人還是在自己患上胃病的時候不知道具體是胃病裡的哪一種, 不去看醫生只是自己隨便去藥店裡買些治療胃病的藥, 但這些藥吃了可能並沒有效果, 有時候甚至還會因為吃錯藥而加重病情, 所以還是要教大家如何判斷胃寒和胃熱, 這樣才能做到對症下藥。

按照中醫的分類方法, 胃病主要有三大類:脾胃虛寒引起的胃病、腸胃濕熱引起的胃病和精神因素引起的胃病。 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治療和日常保養方法。 脾胃虛寒的人, 應該採用暖胃的方法, 日常做菜時可以多用胡椒、生薑, 溫補暖胃的羊肉當歸湯是很好的適時補品;腸胃濕熱的人, 應該注意清除腸胃濕熱, 日常飲食應以清淡為主, 羊肉不宜多吃, 性熱壯陽的狗肉更應儘量不吃;精神因素引起的胃病, 通常是因為肝氣鬱結、氣機不暢, 所以平時適當運動與休息,

舒緩情緒很有幫助。 當然, 這只是一般規律性的總結, 臨床並非如此簡單, 也有虛實夾雜或本虛夾雜等

一、胃寒證

胃寒證多由外來寒邪直接侵犯胃腑, 或過食生冷, 寒邪停聚胃腑而發病。 胃寒證又分胃寒實證和胃寒虛證。

胃寒實證:大多突然起病,

腹部受寒或過量進食生果、冷飲導致, 表現出胃部突然冷痛, 疼痛劇烈, 口淡不渴, 甚至有頭痛, 骨節肌肉酸痛, 舌質淡, 苔白厚。 病情輕的, 用熱水袋外敷, 或喝熱水、生薑水, 或服用加味藿香正氣丸即可。 若病情較重, 則需要用乾薑、高良薑、胡椒、花椒、桂枝等以溫陽散寒。

胃寒虛證:則常常病情較長, 口泛清水或酸水, 四肢不溫, 口淡不渴, 小便清, 大便爛, 腹部稍受涼或飲食稍不注意就會發病, 舌淡, 苔白。 表現為胃痛, 輕則綿綿不已, 重則劇痛, 遇寒加劇, 如果用熱水敷, 則“得溫痛減”。 胃虛寒證應在用健脾胃藥物的基礎上加一些溫陽的藥, 如乾薑、花椒、胡椒、桂枝等

二、胃熱證

胃熱(火)證又分胃實熱證或虛熱證, 多因吃了太多辛辣煎炸油膩的食物而成, 或因心情抑鬱, 鬱而化火等導致胃熱證。

胃實熱證:大多表現為胃部疼痛或有灼熱感, 伴有口臭或牙齦腫痛, 口舌生瘡, 大便幹結, 心煩失眠, 舌紅苔黃, 脈滑數。 這種情況可以用金銀花、石膏、蘆根、虎杖、丹皮、梔子、大黃等瀉火清熱解毒的藥物,

也可配合牛黃解毒片、三黃片等中成藥應急治療。 煲湯時可加用崩大碗、蛇舌草、蒲公英、火炭母等輔助治療。

胃虛火證:表現為胃部不適, 口幹口苦, 口腔潰瘍, 勞累後或熬夜後加重, 口臭, 大便幹, 口幹不想喝水, 舌淡胖大稍嫩紅, 脈細數等。 虛火時, 要養陰清熱或益氣清熱, 用生地、石膏、麥冬、太子參、沙參等藥物, 煲湯時可用生地、麥冬、沙參、五爪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