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扭到腳踝後要牢記“RICE”四項原則

據調查統計在美國平均每天就有約3萬人因為崴腳(即踝關節扭傷)需要就診, 這個數位在中國是美國的10倍。 我們在運動時常常會扭傷腳踝, 在不太平整的道路上行走時, 也常常能看到由於穿著高跟鞋或厚底鞋而扭到了踝關節的人。

“有的人雖然扭傷比較重, 但他自己並不知道, 不進行就診, 從而錯過了最佳的就診時機。 ”北京善方醫院外科醫生張興蓬提醒說, 扭到腳踝後, 要視情況及時去醫院就診。

“很多人崴腳以後, 覺得其他人也都有扭傷過腳的情況, 認為自己崴腳後有腫痛是正常的, 不必去醫院。

有些韌帶損傷, 甚至骨折的患者, 當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受傷這麼嚴重。 選擇休息幾天, 疼痛減輕後繼續行走。 往往就會出現損傷部位的韌帶撕裂不癒合, 造成慢性踝關節不穩或者是骨折後繼續行走造成骨折情況加重, 骨折移位元, 骨折畸形癒合晚期形成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 嚴重的限制了患者的行動能力, 使日常生活品質大大下降。 ”

為什麼會崴腳

踝關節扭傷是一種常見的運動損傷。 踝關節扭傷後, 多導致踝關節周圍韌帶的過度牽拉或撕裂, 嚴重者會引起踝關節周圍的骨折。 由於踝關節是人體進行運動的承重關節, 因此其狀態的好壞直接影響了生活品質。

我們在進行下樓梯、下山、起跳後落地等活動,

或者穿著高跟鞋在崎嶇道路上行走時, 一旦不能掌握平衡, 就容易導致踝關節的扭傷, 大部分情況下受傷時足處於內翻位置, 損傷部位為踝關節外側結構。

張興蓬醫生指出, 扭傷後, 有的人會由於出血造成的血腫使整個腳都腫起來了, 有的腳踝周圍會出現局部淤青, 這是因為韌帶表面分佈有細小血管, 韌帶損傷後周圍血管破裂就會造成局部淤青。 淤青腫脹越重通常意味著踝關節損傷越重。

崴腳後如何處理

“崴腳後, 如果感覺疼痛並不嚴重, 也沒有出現淤青, 紅腫, 就可自行在家觀察;如果在幾小時之內, 扭傷的地方迅速紅腫, 淤青, 疼痛加重, 就要立刻到醫院去。 ”

張興蓬表示, “反之, 如果扭傷後沒有腫脹, 疼痛不明顯, 沒有淤青,

我們會認為傷到韌帶和骨頭的幾率較小, 可以先休息觀察, 如果症狀不再繼續加重的話問題一般不大。 ”

韌帶完全斷裂的時候會聽到“啪”的一聲, 如果同時聽到“喀拉喀拉”聲, 就有可能發生了骨折, 如果您崴腳後聽見這種聲音往往提示損傷較嚴重。

如果我們無法判斷崴腳的損傷程度, 就可以遵照RICE原則處理後, 儘快到醫院去, 由專科醫生來判斷。

自行正確處置的RICE法則

踝關節扭傷損傷者中, 會有30-40%的人是在不正當處置下出現慢性踝關節不穩或其他症狀, 會影響到平時的運動和生活。

有些人雖然沒有經過正確處理, 但他們比較幸運的是, 骨和韌帶的損傷並不很嚴重, 只是部分撕裂, 連續性還存在, 這時候出現後遺症的幾率就比較小。

“一旦扭傷嚴重, 韌帶完全斷裂或者骨折, 癒合不良就會出現後遺症, 比如走路或運動沒多久就經常踝關節疼痛腫脹, 會經常習慣性崴腳等等。 ”張興蓬強調。

RICE原則包括四個步驟, 即靜臥, 冰敷, 加壓, 抬高。

其中“R”指Rest, 靜止休息, 減少活動, 如果是韌帶損傷, 堅持行走會加重韌帶的撕裂。 如果是骨折了的情況下還執意行走, 就會加重骨折端移位的風險。 把本來簡單固定就能治癒的損傷嚴重化, 往往就需要手術治療。 不但增加了身體的痛苦, 也增加了相應的經濟負擔。

“I”指Ice, 在24-48小時內使用冰敷療法,可使用毛巾包裹冰塊敷於損傷處, 或將冰塊放到塑膠袋裡再倒入水後再放到損傷處, 注意不要將冰塊直接敷在皮膚上以免凍傷,

每次10-20分鐘, 2小時一次, 這樣做的目的能使局部血管收縮, 減輕出血帶來的腫痛。

“C”指Compression, 稍嚴重的扭傷則需要加壓包紮, 能減輕局部的腫脹防止進一步出血, 而不能揉, 或者噴紅花油等, 會加重急性期損傷小血管的出血, 導致腫脹疼痛的加重。

“E”指Elevation, 在睡覺或休息時在腳下墊一個枕頭, 使患肢高於心臟約10公分左右即可, 這樣做可以促進血液回流, 達到減輕腫脹疼痛的目的。

“醫學上將扭傷後24小時之內稱為急性期, 這個時期的處理尤為重要。 不要熱敷不要揉不要剛受傷就擦紅花油。 ”

張興蓬指出, “牢記‘RICE’原則, 就可以從容應對踝關節扭傷了。 ”

最後再和大家強調一下, 一旦受傷很快就出現明顯的腫痛和淤青的症狀, 往往預示著損傷較重,

在採用“RICE原則”處理的同時要儘快就醫。 ▲

北京善方醫院

更多健康知識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