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桂枝又叫柳桂, 桂枝的功效是散寒解表、溫通經脈、促陽化氣, 桂枝對於陰虛火旺或者小便不利等其他疾病都有不錯的緩解效果, 下面具體介紹一下。

桂枝的功效:

功效:散寒解表;溫通經脈;促陽化氣。

主治:風寒表證;寒濕痹痛;四肢厥冷;經閉痛經;百瘕結塊;胸痹;心悸;痰飲;小便不利。

桂枝其性味辛、甘, 溫, 入肺、心、膀胱經, 是主治裡寒常用的溫裡藥, 具有補元陽、通血脈、暖脾胃之功效, 常與補肝腎藥、補氣血藥配伍, 治療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肢冷脈微, 與其它溫裡藥配伍治療脘腹冷痛、寒痹腰痛, 具有明顯的鎮痛和抗癌防癌的作用。 現有的各種驅風油類藥物如清涼油、風濕油等皆含有桂油成分。

主治麻瘋病的“苯丙礬”其主要成分即桂油, 肉桂的其它副產品如桂枝、桂子、桂丁、桂盅等都有不同的藥理作用, 在中藥中廣為應用。

桂枝的作用:

桂枝性味:辛;甘;性溫, 歸膀胱經;心經;肺經。 桂枝能發汗解肌, 溫經通脈, 助陽化氣, 散寒止痛。 主風寒表證;寒濕痹痛;四肢厥冷;經閉痛經;症瘕結塊;胸痹;心悸;痰飲;小便不利。 用於風寒感冒, 脘腹冷痛, 血寒經閉, 關節痹痛, 痰飲, 水腫, 心悸, 奔豚。

1、桂枝治寒凝血滯諸痛證。 桂枝辛散溫通, 具有溫通經脈, 散寒止痛之效。 如胸陽不振, 心脈瘀阻, 胸痹心痛者, 桂枝能溫通心陽, 常與枳實、薤白同用, 如枳實薤白桂枝湯(《金匱要略》);若中焦虛寒, 脘腹冷痛, 桂枝能溫中散寒止痛, 每與白芍、飴糖等同用, 如小建中湯(《金匱要略》);若婦女寒凝血滯, 月經不調,

經閉痛經, 產後腹痛, 桂枝既能溫散血中之寒凝, 又可宣導活血藥物, 以增強化瘀止痛之效, 多與當歸、吳茱萸同用, 如溫經湯(《金匱要略》);若風寒濕痹, 肩臂疼痛, 桂枝可與附子同用, 以祛風散寒、通痹止痛, 如桂枝附子湯(《傷寒論》)。

2、桂枝治風寒感冒。 桂枝辛甘溫煦, 甘溫通陽扶衛, 其開腠發汗之力較麻黃溫和, 而善於宣陽氣于衛分, 暢營血於肌表, 故有助衛實表, 發汗解肌, 外散風寒之功。 對於外感風寒, 不論表實無汗、表虛有汗及陽虛受寒者, 均宜使用。 桂枝如治療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者, 常與麻黃同用, 以開宣肺氣, 發散風寒, 如麻黃湯(《傷寒論》);若外感風寒、表虛有汗者, 當與白芍同用, 以調和營衛, 發汗解肌, 如桂枝湯(《傷寒論》);若素體陽虛、外感風寒者,

每與麻黃、附子、細辛配伍, 以發散風寒, 溫助陽氣。

3、桂枝用於陽虛不得溫通之證。 本品可溫經通陽, 胸陽不振, 心脈淤阻。 胸麻心痛, 常與枳實、薤白同用, 如枳實薤白桂枝湯。

4、桂枝治痰飲、蓄水證。 本品甘溫, 既可溫扶脾陽以助運水, 又可溫腎陽、逐寒邪以助膀胱氣化, 而行水濕痰飲之邪, 為治療痰飲病、蓄水證的常用藥。 如脾陽不運, 水濕內停所致的痰飲病眩暈、心悸、咳嗽者, 常與茯苓、白術同用, 如苓桂術甘湯(《金匱要略》);若膀胱氣化不行, 水腫、小便不利者, 每與茯苓、豬苓、澤瀉等同用, 如五苓散(《傷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