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健康

健康食勺降低血壓保護內臟

1、高血壓病一定要限制食鹽

大家知道食鹽能吸收水分。 用食鹽撒在蘿蔔上, 一會兒蘿蔔中的水分就滲出來了;如果吃鹽過多, 您就會引起機體總的血容量增大, 於是血壓上升。 減少食鹽, 就能控制高血壓的發病率。

在我國北方, 食鹽的攝入量大都在10~14克, 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值的200%~230%。 北京市居民每天食鹽攝入量為13.4克, 農村高達16.5克。 2005年北京市18歲及以上人群慢性病及行為危險因素監測結果顯示, 血壓處於理想狀態者僅有1/3。 每天多吃2克鹽, 收縮壓和舒張壓就會分別增加2毫米汞柱和1.2毫米汞柱。 東北三省攝入的食鹽量更高,

高血壓的發病率也高, 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中, 大約有30%的人血壓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其中一部分人已轉變為高血壓病。 一要減少總熱量, 尤其是要限制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的攝入。 脂肪和水不相溶, 在體內基本上是純的物質, 現代生活方式, 脂肪的消耗已經大大降低, 體力勞動逐步較減少, 能量消耗減少, 所以要控制總能量的攝入, 否則會出現肥胖。 二要控制食鹽:最近, 聯合國衛生組織提出新的建議:將每天食鹽6克改為5克。 其中包括通過各種途徑如醬油、鹹菜、味精等調味品攝入鹽的量。 糖尿病非高血壓患者不超過5克;高血壓患者不超過3克;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不超過2克。 人體實質需要量有1~2克就足夠了。

2、關係到一家人健康的鹽勺

最近北京市向市民免費發放了5萬支限量2克的小鹽勺, 6月底前全市將有500萬戶家庭用上限量鹽勺。 為什麼市民做飯都要按照限量鹽勺放鹽, 這麼大規模的“管”著吃鹽有必要嗎?

鹽既能提高食物的鮮味, 又能解膩、除膻、去腥;食鹽也是變化最小的食物, 從古至今, 食鹽的成分都是氯化鈉, 鈉離子扮演著核心角色。 鈉離子具有維持機體的酸堿平衡, 穩定組織間液的滲透壓, 維持正常的肌肉、神經興奮狀態等獨特的生理功能, 是維護機體正常代謝、保護人體健康的重要物質。 人們離不開鹽, 但一般人都不缺鹽。 只有當運動或勞動量過大、流汗過多時, 才可能缺鈉。

食鹽又是把“雙刃劍”。 人體中鈉鹽過多, 會導致血液中鈣含量降低,

引發骨質疏鬆;食鹽量高低對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等有明顯影響。 鹽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每吃1克鹽, 可吸收200~300毫升水分。 吃鹽越多, 體內瀦留的水分就越多, 血管阻力就越大, 血壓就越高, 心、腎等內臟的負荷就越重, 產生腦血管意外或心力衰竭的危險性就大幅度增加。 高鹽飲食的人群, 高血壓的發病率遠遠高於低鹽飲食人群。 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吃鹽過多導致血壓升高;有學者說, “在工業發達國家, 很多人被鹽送進墳墓”。

送把勺子給你, 可能很多人並不稀罕, 但如果告訴你這是一把能知道一天吃多少鹽的限鹽勺, 一定會喜不自禁。

鹽勺是個好工具, 有些好的觀念為什麼在實踐中難以落實?可操作性差是一個重要原因。

WHO建議高血壓患者每日食鹽不超過5克, 似乎給人們出了一個難題:現在誰家炒菜按克數放鹽?一勺是幾克?再說勺子大小不均, 市場上也少見標克數的勺呀?發放限鹽勺這一看似簡單的英明舉措, 卻可方便切實地實現一個觀念的轉變。

“挑戰高血壓, 保護心腦腎”。 把選擇合理有效控制攝鹽量作為一個切入點, 進行科普宣傳、健康諮詢、義診和發放知識手冊, 才能深入人心。 世衛組織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有效控制高血壓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這對轉變我國傳統醫療模式、節約醫療資源、提高患者生活品質都有重要意義。 限鹽勺的出現, 是一場打破傳統觀念、控制高血壓的革命,

為防治高血壓提供了簡便易行的操作辦法。

鹽勺提供了量的概念, 落實了限鹽的舉措, 體現了政府對人民的關愛。 一把小鹽勺, 承載著一家人的健康。 把握住小鹽勺, 從某種程度上講, 就把握住了全家人的健康。

3、告別高鹽, 降低血壓, 保護內臟

有人問:每人每天限鹽5克, 為什麼發2克的鹽勺呢。 這是因為:做菜時所加的鹽, 只占一天攝取總鈉量的1/5。 另外1/5來自天然食物, 人們還在不經意之間吃進了許多不起眼的高鹽食物, 如醬油、榨菜、黃醬。 100克醃芥菜頭相當於19克食鹽, 100克醬蘿蔔相當於18克食鹽, 100克醬油相當於15克食鹽, 100克榨菜相當於11克食鹽, 100克黃醬相當於9克食鹽, 100克醃雪裡蕻相當於8.5克食鹽, 100克香腸、火腿相當於4克食鹽。 由此可見,

控制鹽分攝入應“全方位”入手, 單單減少菜中食鹽的攝入是遠遠不夠的。

鹽勺雖小, 對於控制鹽的攝入、遠離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和醫生提倡使用限量鹽勺是從細節著手, 引導人們從小處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聚焦於油、鹽、糖等精細物質, 算計著每日飲食中鹽分的含量, 改變北方人“口重”的飲食習慣, 這種從一點一滴做起的作法, 切實有利於公眾健康。

可用高鉀低鈉鹽代替常吃的食鹽。 目前, 市面已有出售。 高鉀低鈉鹽的特點是鹽的主要成分是鉀離子而非鈉離子。 研究表明, 鉀離子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適量攝入富含鉀的食物對控制血壓有一定益處。 將升高血壓的鈉鹽變為平穩血壓的鉀鹽是一種聰明的選擇。

小貼士:

避免高鈉鹽的高招:

·不吃過多高鹽食物:如醬油、榨菜、鹹菜、醃菜、麵醬等;

·利用蔬菜本身的風味來調味:如將青椒、番茄、洋蔥、香菇等,和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像番茄炒蛋,可起到相互協調的功效;

·利用蔥、薑、蒜等經油爆香後所產生的油香味,以增加食物的可口性:譬如蔥油雞等;

·利用白醋、檸檬、蘋果、鳳梨、柳丁汁等各種酸味調味汁,來添增食物的味道:如煎烤食物上擠點檸檬汁。

·醋有減少對鹽需求的作用:吃水餃時,醬油碟裡只加白醋,同樣美味。

小貼士:

避免高鈉鹽的高招:

·不吃過多高鹽食物:如醬油、榨菜、鹹菜、醃菜、麵醬等;

·利用蔬菜本身的風味來調味:如將青椒、番茄、洋蔥、香菇等,和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像番茄炒蛋,可起到相互協調的功效;

·利用蔥、薑、蒜等經油爆香後所產生的油香味,以增加食物的可口性:譬如蔥油雞等;

·利用白醋、檸檬、蘋果、鳳梨、柳丁汁等各種酸味調味汁,來添增食物的味道:如煎烤食物上擠點檸檬汁。

·醋有減少對鹽需求的作用:吃水餃時,醬油碟裡只加白醋,同樣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