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腫瘤真的能餓死嗎?聽聽醫生怎麼說

圖/視覺中國

受訪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中心主任醫師 劉展華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通訊員 張秋霞 陳壯忠

復旦大學女教師于娟曾寫下8萬字的博客記錄她的抗癌經歷, 感動了無數人。 她在博客中曾寫道, 她曾中斷了在正規醫院的治療, 接受某位神醫的“饑餓療法”導致病情的迅速惡化。 其實很多癌症患者都曾也不敢多進食, 認為這樣就可以“餓死腫瘤”。 “不吃飯”就能“餓死腫瘤”嗎?“餓死腫瘤”究竟是怎麼樣的?國醫大師周岱翰教授傳承弟子、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中心劉展華主任醫師為讀者進行解答。

醫學上真有“餓死腫瘤”的說法

劉展華介紹, 醫學上真的有“餓死腫瘤”這一說法, 但這個“餓死腫瘤”和老百姓所說的不吃飯“餓死腫瘤”完全不是一回事。 20世紀70年代, 美國哈佛大學福克曼博士基於“腫瘤生長與轉移依賴血管生成”理論首次提出“餓死腫瘤”假說。

2004年, 第一個抑制腫瘤血管的藥物在美國上市。 在腫瘤微創方面, “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TACE)”, 即經過血管, 將化療藥注入腫瘤內, 並阻斷相應肝動脈分支, 使肝癌缺血壞死、縮小, 通俗地說, 就是阻斷腫瘤細胞的“營養快線”, 達到“餓死”腫瘤細胞的效果。

由此可見, “餓死腫瘤細胞”並不是天方夜譚, 也不是“鏡花水月”, 它實實在在地在臨床中運用過, 並且不少患者獲益。 不過“餓死腫瘤細胞”都是通過科學的手段進行治療、調控的, 絕對不是老百姓理解的少吃或者不吃。

不吃能“餓死腫瘤細胞”嗎?

不少患者擔心正常飲食會“喂大腫瘤”, 增加營養就是把腫瘤養得更加大, 從而採取了節食手段。 這種方法可行嗎?

劉展華解答說,

腫瘤本身是一種消耗性疾病(腫瘤細胞會和正常細胞搶奪營養), 大多數惡性腫瘤患者到了中晚期都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 進而導致機體免疫監視功能的下降, 削弱了機體清除體內突變癌細胞的能力, 增加對致癌病毒的敏感性, 從而給癌細胞的轉移提供了可乘之機, 導致病情加重。 因此可以說, 腫瘤患者比普通人群更有必要補充營養。

另外, 不少腫瘤患者要面臨手術和放化療, 這些治療方式都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 需要患者身體底子好, 最好胖一點才容易扛過去, 這個“底子”很大程度上就是營養狀況。 如果患者刻意少吃飯, 會造成患者的營養狀況惡化, 身體無法承受這些嚴重的副作用, 治療方案就必須推遲或不能足量執行,

都會影響最終療效。

從中醫角度來說, 飲食是人體正常進行生命活動的基礎, 是後天水谷的來源, 只有進行了合理正確的飲食, 機體才能獲得水谷滋養, 化生氣血津液, 滋養五臟六腑, 維繫生命活動, 從而和癌症作對抗。

可見, 禁食是不能“餓死腫瘤細胞”的。 有些患者因為堅持了錯誤的“通過節食來餓死腫瘤”的觀點, 導致全身營養狀態差, 腫瘤進展加快, 最後釀成悲劇。

宜吃新鮮肉蛋奶, 少吃糖

腫瘤患者該如何吃?劉展華介紹, 癌病者宜吃新鮮魚肉和蛋奶類, 如新鮮的蔬菜水果, 既可以保證大便通暢, 又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胡蘿蔔素等。 凡黴變、薰制食物皆勿吃, 鹽漬食物應少吃, 如鹹魚、薰制肉、泡鹹菜、臭豆腐等,

既缺乏機體必需的營養要素, 又易蘊濕化火, 多吃無益。

癌症病人不必戒食水果, 但對於脾胃虛寒者, 如胃癌腹痛、腸癌泄瀉等, 水果中性屬生冷之西瓜、梨子、馬蹄則不宜吃。

這裡要提醒的是, 癌細胞具有“嗜糖性”, 腫瘤患者最好少吃糖。 醫學上的PET-CT檢查判斷腫瘤是否擴散, 就是利用癌細胞的這個特點, 檢查前給患者注射標記了的糖, 有糖濃聚點的部位就可能是腫瘤組織。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 在飲食上宣導辨證施膳。 對於不同的病種、不同病期、不同證候, 中醫在飲食上都能給出不同的“處方”。 患者和家屬如果存在疑問, 最好諮詢具有腫瘤學背景知識的中醫或者營養師, 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食物,

這樣既吃得好, 又能夠配合起來抵抗腫瘤, 取得更好的療效。 腫瘤患者有了足夠的營養支持, 再配合手術、放化療和中醫中藥, 才能有效抗腫瘤治療。

TIPS

腫瘤患者

飲食調理技巧

手術後:患者手術後體質虛弱, 免疫功能下降, 出現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不佳、口乾咽燥、易於感冒、咳嗽痰少等表現, 可酌情多吃一些補益氣血的食物, 如山藥、大棗、核桃、蓮子、瘦肉、河魚、雞蛋及乳製品。

放療後:放療期間或放療後, 肺陰大傷, 津液耗損, 飲食宜選用養陰生津的馬蹄、梨、枇杷、藕汁、綠豆、西瓜、杏仁、蜂蜜、綠茶等。

化療後:化療期間或化療後氣血兩傷, 肝腎虧損, 飲食宜選用補益肝腎氣血的龜、鱉、白木耳、香菇、燕窩、銀杏、枸杞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