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保養臉蛋的同時也要保養腳

不可否認, 人們都會注重的臉部比腳部多一些。 漂亮的臉面除了能給自己帶來事業上的機遇, 也能給自己帶來好心情。 但是大家忽視了一個更重要的地方就是腳部, 腳是每天最勞累的身體部位, 身體的各個器官都可以在腳上找到對應的穴位。 這就是為什麼現代人喜歡去按摩腳, 腳部的功能聯繫著全身的器官, 腳累渾身都累, 勞累了一天泡個腳按個摩, 實在渾身解乏。 讓我們來看看腳部不同的反應是給你身體發出怎樣的信號。

1.腳麻症狀, 麻, 經常發生, 背後可能隱含複雜病症, 千萬不能用血路不通來看待腳麻。 足踝專家強調, 腳麻大致可分成血管(包括糖尿病、動脈硬化、靜脈塞住)與神經(中樞神經與周邊神經障礙)兩方面的問題, 麻的感覺也不同。 不同地方的麻, 代表不同的疾病。

2.腳冰冷。 腳冰冷除了血液迴圈不好、走路或運動量太少之外,

也很可能跟其他疾病有關, 如糖尿病、動脈栓塞或雷諾氏症(自體免疫疾病「硬皮症」)的早期徵兆, 如果經常手腳蒼白冰冷, 趾甲從慘白變成藍色、紫紅色, 要特別留意。

3, 骨頭卡卡響。 傳統醫學說「筋出槽、骨錯縫」, 筋跑掉了, 不在該在的位置上:當身體活動時關節發出卡卡的聲音, 表示骨頭在不正確的位置上。 例如打電腦打很久, 剛開始不會痛, 後來肩頸疼痛, 這是長期力量使用不正確(我們經常會忘記正確的站姿坐姿)使得骨骼結構改變, 導致肌肉不斷耗損。

4. 腳抽筋, 睡覺時抽筋, 痛在腳板, 可能白天走路、站立的動作不適當。 小腿抽筋可能因為溫度偏低或缺乏營養素(鈣離子不平衡)或白天過度疲勞導致, 當然也跟穿不適當的鞋子,

腳趾頭受壓迫、拉傷有關。

5. 腳脫皮脫屑, 腳開始脫皮脫屑有可能太乾燥了, 建議洗完澡用毛巾把腳稍微按幹之後, 就立刻塗上保濕霜(乳液或乳霜), 如果等到睡覺前才塗抹, 那時水分已經跑掉, 腳變得乾燥, 失去保濕的最佳時機。

無論腳給我們怎樣的信號, 都不要大意了。 腳是人體的第二個心臟, 其穴位連著身體每個器官, 也包括臉部。 一旦發現腳部不適, 我們千萬不要忽視。 必要時必須去醫院就診, 養成每天用熱水泡腳是一個好習慣。 加入一些中藥, 還可以達到不同的療效。 想要保持身體健康, 建議大家堅持天天泡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