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麻葉繡球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Má Yè Xiù Qiú

【英文名】Root of Blume Spiraea

【別名】碎米椏、山茴香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繡球繡線菊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piraea blumei G.Don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呆挖取根、根皮, 洗淨曬乾。

【性味】辛;微溫

【歸經】肺;心;肝經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 解毒祛濕。 主跌打損傷, 瘀滯疼痛, 咽喉腫痛, 白帶, 瘡毒, 濕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或侵酒。 外用:適量, 研末, 浸油搽。

【附方】①治跌打內傷, 瘀血積滯疼痛:麻葉繡球根(幹的)二兩, 泡酒一斤。 日服三次, 每次一兩。 (《貴州民間藥物》)②治咽喉腫痛:珍珠梅根一兩, 半邊蓮、金銀花各五至六錢, 水煎, 加白糖服。

(《浙江天日山藥植志》)③治白帶:麻葉繡球根三錢, 蒸白糖服。 (《貴州民間藥物》)④治碎米瘡:麻葉繡球根皮適量, 研末泡菜油, 搽患處。 (《貴州民間藥物》)

【各家論述】《貴州民間藥物》:調氣止痛。 洽白帶, 瘡毒。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