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胸腔閉式引流術的健康教育

胸腔閉式引流術是胸外科最常見的手術, 這種手術可能是胸外科大手術過程中的一個步驟, 因為胸外科手術後幾乎所有的病人都附加了胸腔閉式引流術, 病人出手術室都帶著胸腔引流瓶。 胸腔閉式引流術也可以作為單獨的手術來治療疾病。 胸外科的護士和胸外科病人的家屬、陪護不可避免的要面對胸腔閉式引流裝置的護理。

胸腔閉式引流的目的:1.引流胸腔內的液體或氣體。 2.重建胸腔內負壓, 維持縱隔的正常位置。 3.促進肺複張, 預防肺部感染。

術前指導:1.戒煙、禁酒。 吸煙對手術的恢復影響最大, 特別是對胸外手術的恢復影響更大, 所以必須徹底戒煙。 2.呼吸功能鍛煉, 手術前有效的呼吸功能鍛煉是防止肺部感染、促進肺複張的重要措施之一。 除急診手術外, 所有病人手術前都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進行呼吸功能鍛煉。 方法:在空氣品質相對好的環境中做深呼吸運動,

呼吸頻率每分鐘10次左右, 每週期做3到5分鐘, 每天3到5週期。 慢走、爬坡或爬樓梯。 做擴胸運動。 霧化吸入, 主動有效的咳嗽。

手術後體位:儘量採用半靠位, 床頭抬高適當角度(30度到60度), 以利於胸腔內積液流出, 同時也利於呼吸及迴圈功能, 還可以減輕傷口張力, 減輕疼痛。

引流管的護理:1.插入胸腔的引流管一般用絲線縫合2針固定在胸壁上, 不能過分牽拉、折彎, 以防脫出胸腔或斷裂。 2.胸腔引流瓶與胸管之間有一連接管, 連接管的一端與插入胸腔的胸管相接, 另一端與引流瓶內的長管相連。 必須保證這兩個接頭連接緊密, 不漏氣、不脫開。 3.引流瓶的液平面要低於胸腔平面最少60釐米, 這樣才能保證引流瓶內的液體不會倒灌或被吸入胸腔。

所以要把引流瓶放在床邊的地面上, 不能高於地面掛在床邊或放在床上、座椅上。 4.引流瓶必須立位放穩, 不能傾斜, 更不能傾倒。 為了防止引流瓶傾倒, 要將引流瓶放在不容易被碰到的床下, 並打開引流瓶底座支架, 增加穩定性。 5.胸管必須接在引流瓶內的長管上, 長管的下端必須在液平面下2到3釐米, 這樣才能通過水密封的作用將大氣與胸腔隔開。 長管的下端在液平面下2到3釐米最好, 過淺起不到密封作用, 過深引流效果差。 所以如果引流瓶中的液體過多, 必須隨時倒掉過多的液體。 6.引流管應保持通暢, 防止阻塞、扭曲、受壓。 可以通過觀察引流瓶長管水柱波動來判斷引流管是否通暢,
如果水柱隨呼吸、咳嗽上下波動表明通暢, 如果水柱不波動, 用力咳嗽也不波動, 很可能是引流不通暢。 經常擠壓胸管、改變體位可以防止引流管堵塞。 7.仔細觀察引流物的質和量, 並做好記錄。 手術後一般會有氣體或血液引流出來, 這是正常現象, 不要緊張。 但是如果引流瓶中有大量氣體溢出(表現為氣泡)同時病人呼吸困難得不到改善, 是危急情況, 要及時報告醫生。 如果短時間內有大量鮮血流出也應及時報告, 刻不容緩!一般情況下每小時引流血液量小於200毫升, 而且逐漸減少、顏色逐漸變淡, 病人生命體征平穩, 可以觀察。 每小時引流量大於200毫升, 持續3小時或生命體征不穩定, 需馬上開胸手術。

胸腔引流管脫的落處理:引流管從胸壁傷口滑脫後,

應立即用手掌壓緊傷口或用手捏閉傷口處皮膚, 及時報告醫務人員處理。

總之, 筆者對胸腔閉式引流術患者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及時監測生命體征及引流情況, 保持管道密封及引流管暢通, 妥善固定, 嚴格無菌操作, 防止感染, 熟練掌握胸腔閉式引流裝置使用方法, 避免其併發症的發生。 希望大家能夠採納筆者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