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心臟病的分類與檢查方法

心臟病是一大類疾病的統稱, 凡是心臟出現的疾病都屬心臟病。 臨床上, 通常將心臟病分為兩大類 :先天性心臟病及後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見的一類, 在人胚胎發育時期(懷孕初期1~3個月內), 由於心臟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礙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結構異常, 或出生後應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在胎兒屬正常)的心臟, 稱為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可能由於母親在懷孕早期的疾病或服用的藥物有關, 也可能與遺傳有關。

臨床症狀及併發症:

簡單的先心病如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

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 疾病發展加重;複雜而嚴重的畸形在出生後不久即可出現嚴重症狀, 甚至危及生命。 先心病一般在母親產前排查時或嬰幼兒體格檢查時可被發現。 先天性心臟病主要表現為軀體瘦小、體重不增, 經常感冒, 反復呼吸道感染, 易患肺炎等。 先心病併發症較多, 包括肺炎、心力衰竭、肺動脈高壓、感染性心內膜炎、缺氧發作、腦血栓和腦膿腫等。

後天性心臟病概述

後天性心臟病主要由後天因素所引起, 臨床上常見的有三類, 即心臟瓣膜病、冠心病及大血管疾病。 其他比較少見的有心律失常、心臟腫瘤和心包疾病。

後天性心臟病之瓣膜病

心臟瓣膜病的病因有很多,

在我國主要有風濕性瓣膜病及老年性瓣膜病, 其他有感染性、缺血性等瓣膜病。

1.風濕性瓣膜病

風濕性瓣膜病, 又稱“風心病”, 是我國最常見的心臟病。 它是指由風濕性心臟炎後引起的慢性心臟瓣膜病變。 表現為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中有一個或幾個瓣膜狹窄和(或)關閉不全。 風心病多發於寒冬、早春季節, 寒冷及潮濕是本病的重要誘發因素。

臨床症狀併發症:

風濕性瓣膜病最常見的症狀是活動後心慌、氣促、胸悶, 反復咳嗽及頭暈等。 嚴重者有咯血、暈厥、心前區痛、浮種、腹水等。 晚期患者可因左、右心功能衰竭或心臟驟停而猝死。 併發症有:心功能不全( 心衰)、心律失常、呼吸道感染等。

2.老年性瓣膜病

老年性瓣膜病,

又稱“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 是老年人常見心臟瓣膜病。 它是指心臟瓣膜結締組織發生退行性變、纖維化、鈣化等, 從而導致瓣膜或支架的功能異常。 表現為主動脈瓣狹窄、二尖瓣脫垂和關閉不全。 老年性瓣膜病多見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 隨年齡增長而增高, 結合瓣膜退行性變的特點, 臨床上認為老年性鈣化性瓣膜病的病因, 主要與老年人全身代謝紊亂, 特別是鈣磷代謝紊亂有關。

臨床症狀及併發症:

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起病隱匿, 發展過程緩慢, 瓣膜狹窄和或關閉不全程度多不嚴重, 患者很長時間可無明顯症狀, 甚至終身呈亞臨床型。 一旦進入臨床期, 則表明病變已較重, 可能出現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絞痛、暈厥及猝死等。

後天性心臟病之冠心病

冠心病, 全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有時也叫缺血性心臟病, 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

冠心病的發作常常與季節變化、情緒激動、體力活動增加、飽食、大量吸煙和飲酒等有關。 其易患因素包括可改變的因素和不可改變的因素。 可改變的易患因素有高血壓, 血脂異常, 超重/肥胖, 高血糖/糖尿病, 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煙、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熱量等)、缺少體力活動、過量飲酒, 以及社會心理因素。 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

心臟病是一大類疾病的統稱, 凡是心臟出現的疾病都屬心臟病。 臨床上, 通常將心臟病分為兩大類 :先天性心臟病及後天性心臟病。

有:性別、年齡、家族史。 此外, 冠心病還與病原體感染有關, 如巨細胞病毒、肺炎衣原體、幽門螺桿菌等。

臨床症狀及病症:

冠心病主要症狀表現為胸痛, 多為發作性絞痛或壓榨痛, 也可為憋悶感;一部分患者的症狀並不典型, 僅僅表現為心前區不適、心悸或乏力, 或以胃腸道症狀為主。 某些患者可能沒有疼痛, 如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 冠心病可伴有全身症狀, 如發熱、出汗、驚恐、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 約有1/3的患者首次發作冠心病表現為猝死。 併發症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室破裂、心室壁瘤、血栓栓塞症、心肌梗塞等。

後天性心臟病之主動脈瘤和夾層分離

動脈瘤是由於動脈管壁薄弱而發生的一種永久性腫脹疾病。

發生動脈瘤最常見的地方, 是在腦動脈、主動脈, 以及把心臟泵出的血液帶往身體其他部分去的大動脈。 主動脈夾層分離是由於血管內膜破裂, 血液滲入主動脈壁並造成管壁分離, 形成真腔和假腔二個血管通道, 真腔受壓致內臟缺血, 假腔與外界僅隔血管外膜, 極易破裂猝死。 主動脈夾層分離是一種極為兇險的心血管疾病。 動脈壁中層囊性壞死和彈力纖維發育不良可能是本病的發病基礎。 其多與高血壓和吸煙與主動脈壁退行性病變有關。

臨床症狀及病症:

主動脈瘤常引起周圍壓迫症狀。 升主動脈瘤可引起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出現脈壓增寬和水沖脈, 並易導致進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夾層動脈瘤累及冠狀動脈者多在右冠狀動脈, 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夾層血腫破裂到心包腔,則發生心包填塞而致死。動脈搏動消失或兩側強弱不等,兩臂血壓出現明顯差別,或上下肢血壓差距減小都提示動脈堵塞。

心臟病的檢查方法

心臟病患者體檢的檢查項目分為無創檢查與有創檢查。無創檢查包括:心電圖、超聲心動圖、CT、核磁共振、運動負荷試驗、放射性同位素心臟動態功能檢查等,有創檢查有心導管及心血管造影術。檢查順序一般先無創後有創。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心臟病檢查方法。

動態心電圖

可以跟蹤病人24小時的心電圖,觀察心律失常的數量、性質,判斷病人症狀是否與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有關。

超聲心動圖

可以對心臟形態、室壁運動、心臟瓣膜活動情況以及左心室功能進行檢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檢查手段之一。

活動平板運動試驗

觀察運動過程中心律失常發生的情況,以判斷心律失常與運動的關係。同時可以觀察心臟供血情況協助診斷冠心病。

放射性同位素心臟動態功能檢查

通常分為心血管閃爍照相,心臟功能同位素檢查和心肌同位素掃描三種。同位素心血管閃爍照相可診斷:二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心包積液、心肌病、左房粘液瘤等;心臟功能檢查主要是:心室射血分數、舒張期與收縮期末容量、每搏量、心排血量、肺血容量、瓣膜逆流及冠狀動脈血流量等;同位素心肌掃描可以探查: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和心肌血流灌注的儲備功能等。

導管及心血管造影檢查

用於其他診斷手段難以確診的心臟疾病。目前,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可以明確冠狀動脈有無狹窄、狹窄的部位、程度、範圍等,為選擇治療方法提供依據,同時可進行左心室造影,對心功能進行評價。

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夾層血腫破裂到心包腔,則發生心包填塞而致死。動脈搏動消失或兩側強弱不等,兩臂血壓出現明顯差別,或上下肢血壓差距減小都提示動脈堵塞。

心臟病的檢查方法

心臟病患者體檢的檢查項目分為無創檢查與有創檢查。無創檢查包括:心電圖、超聲心動圖、CT、核磁共振、運動負荷試驗、放射性同位素心臟動態功能檢查等,有創檢查有心導管及心血管造影術。檢查順序一般先無創後有創。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心臟病檢查方法。

動態心電圖

可以跟蹤病人24小時的心電圖,觀察心律失常的數量、性質,判斷病人症狀是否與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有關。

超聲心動圖

可以對心臟形態、室壁運動、心臟瓣膜活動情況以及左心室功能進行檢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檢查手段之一。

活動平板運動試驗

觀察運動過程中心律失常發生的情況,以判斷心律失常與運動的關係。同時可以觀察心臟供血情況協助診斷冠心病。

放射性同位素心臟動態功能檢查

通常分為心血管閃爍照相,心臟功能同位素檢查和心肌同位素掃描三種。同位素心血管閃爍照相可診斷:二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心包積液、心肌病、左房粘液瘤等;心臟功能檢查主要是:心室射血分數、舒張期與收縮期末容量、每搏量、心排血量、肺血容量、瓣膜逆流及冠狀動脈血流量等;同位素心肌掃描可以探查: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和心肌血流灌注的儲備功能等。

導管及心血管造影檢查

用於其他診斷手段難以確診的心臟疾病。目前,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可以明確冠狀動脈有無狹窄、狹窄的部位、程度、範圍等,為選擇治療方法提供依據,同時可進行左心室造影,對心功能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