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人體老化從腸道開始 越老越要護腸道

衛生部老年醫學研究所原所長高芳堃教授稱, 老年人的腸道的確比較脆弱, 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腸道已經“勤懇工作”多年, 抵禦有害細菌的能力減弱, 更容易發生感染。 一般來說, 老年人患消化性胃潰瘍、急性腸炎、急性菌痢、痔瘡和便秘等腸道疾病的風險更大。

高芳堃提醒, 夏季是各種腸道疾病的高發期, 老年人首先要把住“入口關”。 保證營養均衡, 多補充膳食纖維, 多吃蔬菜、水果, 可以把蔬菜做得軟爛一些, 有助於消化;每天喝一小瓶優酪乳來補充益生菌, 能起到調節腸道菌群平衡的作用;注意飲食衛生,

最好不要吃隔夜的剩飯菜, 更不要吃生冷變質食品;在家烹飪時, 生食及熟食應分開處理和存放, 避免交叉污染;保證作息規律, 戒煙限酒;飯後及時漱口, 去除口腔內食物殘渣和部分軟垢, 減少口腔內細菌的數量, 從而降低胃腸的患病幾率;養成飯前便後以及從公共場合回家後勤洗手的習慣, 避免病從口入;定期檢查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預防消化性胃潰瘍;腸胃不適時, 不要盲目吃黃連素、氟呱酸等藥物, 最好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濫用抗生素, 會對腸道有益菌群造成破壞, 導致腸道早衰。

飯後按摩臍部也可護腸道。 中醫認為, 臍腹部相當於胃幽門腺的腸腺部位, 頻頻摩擦可使胃腸蠕動加快, 使胃液增多, 有助於消化和排泄。

藥王孫思邈就提倡“食後即以熱手摩腹, 能除百病”。 方法如下:雙手搓熱後, 捂在肚臍上, 然後以肚臍為中心, 慢而輕柔地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各20圈。 不少老年人有飯後散步的習慣, 但最好飯後休息20~30分鐘再散步, 也可以邊走路邊摩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