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抗癌這方法易失敗中毒?

有流言稱“癌症在幾十年前早就有解了, 只是真相一直被隱瞞, 直到網際網路的發展, 這個的解答才漸漸流傳開來。 如果你有癌症, 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短期內盡可能攝取到最大量的維生素B17。 在七百億美元的化療工業的今天, 依靠癌症討生活的人數比死於癌症的人還多。 ”這段驚人的消息廣為流傳, 引起了很多爭論。 如果癌症已經被攻克, 這確實是個好消息。 可維生素B17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它的作用是否真的這麼神奇呢?

維生素B17指的其實是一種氰苷類的物質, 由苦杏仁苷衍生而來, 結構與性質都與苦杏仁苷類似。 雖然被冠以“維生素B17”的名號, 但它的維生素地位從沒有受到科學界的廣泛認可, 也就是說, “維生素B17”並不是真正的維生素。 目前沒有可靠的證據可以證實補充這種物質的益處, 也沒有證據表明人體缺乏這種物質會有什麼確切的不良後果。

人們把苦杏仁苷當做藥物使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 在19世紀末, 人們就曾嘗試將它做成抗腫瘤藥物。 1892年, 這樣的藥劑在德國上市, 但此後不久由於效果不佳且毒性較大而撤出市場。

為了驗證Laetrile和苦杏仁苷類物質的抗癌效果, 科學家們進行了不少試驗, 從細胞實驗到動物試驗, 再到臨床試驗都有報導。 在某些試驗中, 苦杏仁苷類物質顯示出了一些抗癌的跡象, 比如一定程度上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但絕大多數研究, 尤其是結果最具使用指導意義的臨床研究, 都得出了無效的結論。 由此印證了這種物質並不是什麼抗癌利器, 更談不上破解癌症難題的鑰匙。

如果只是療效值得懷疑, 而安全性有保障的話, 那麼Laetrile 或許還能作為一種保健品供人們選擇,

但事實並非如此。 苦杏仁苷類的物質本身無毒, 但當它們被β-葡萄糖苷酶代謝分解後, 就會產生有毒的氫氰酸。 人體本身不產生β-葡萄糖苷酶, 但人腸道中的細菌可以產生這種酶, 因此服用此類物質仍有中毒的風險。 Laetrile作為保健品出售, 對劑量和用法都沒有嚴格規定, 使用者又只是聽信廣告宣傳, 對它的安全隱患認識不足, 因此容易造成使用過量。 不止如此, 如果將其與其他一些藥物或保健品同時使用(比如維生素C), 還會促使更多氫氰酸產生, 使毒性進一步加大。

結論:謠言破解。 所謂的“維生素B17”根本就不是維生素, 也夠不上成為抗癌藥品的資格, 對人體無益而有害。 服用這種物質不能預防癌症,

也不能控制癌症, 更不能治癒癌症。 貿然用它替代正規的藥物治療只會帶來病情延誤和氰化物中毒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