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南方正值梅雨時節,梅雨時節如何祛濕邪

目前, 中國南方雨季。 雨季中期, 在半年到6年末到七月, 繼續陰有雨的天氣現象, 這一時期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的日子, 它被稱為“梅雨”。 那就是講, 一到雨季的話, 天空灰濛濛的天, 降水源源不斷, 大與小。 因此, 中國南方流傳著這樣的諺語:“雨打黃眉頭, 四十五天沒有太陽。 ”繼續下雨, 下雨, 加上高溫, 高濕度, 這是雨季的主要特徵。 通常, 雨季的短短20天內, 將繼續在二月的年增長, 在如此長的時間, 在潮濕的環境中的人, 將不可避免地感受濕邪的攻擊, 可以使多種疾病。

祖國中醫學認為, 梅雨時節濕氣較盛, 過盛的濕氣會導致人體生病, 因此稱其為濕邪。 濕邪屬於陰邪, 性質重濁而黏膩, 最易傷脾。 濕邪內阻脾胃, 則常見胸悶腹脹、食欲不振、四肢倦怠、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症狀;濕邪停滯於皮膚肌肉, 易導致感冒、四肢困倦、皮膚濕疹等病症;濕邪留滯下焦, 則會出現小便混濁、淋漓澀痛、肛門濕癢等症狀:濕邪流注關節,

則表現為關節屈伸不利、疼痛難忍、腫脹等:假如沒有得到有效治療, 濕邪更甚, 則會影響到全身各臟腑、器官、組織的機能, 導致脂肪肝、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結腸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炎、慢性腎炎、水腫等多種慢性病, 以及多種慢性皮膚病;由此可見, 濕邪的危害很大。 因此, 在梅雨時節一定要謹慎防範濕邪, 積極祛濕, 可通過以下方法來防治。

佩化濕香囊 在中藥店購買佩蘭、藿香、蒼術、茯苓、山柰各5克, 冰片3克。 將前五味藥研成粗末, 與冰片混勻, 裝入香囊中, 封口, 每日外出時佩戴於胸前。 此香囊中的中藥芳香化濕, 其特有的芳香味通過呼吸進入人體, 從而達到防濕、化濕的目的。

食芡苓蜜膏 芡實、茯苓各60克, 分別研成粉末後混勻, 加水1500毫升, 煎煮20分鐘後加入蜂蜜100毫升, 攪拌同時小火收膏, 放涼後裝瓶備用。 每次取1匙(大約10克), 用溫水沖服, 每日2次。 芡實性平, 味甘、澀, 入脾、腎經, 有補脾、祛濕的功效;茯苓性平, 味甘、淡, 人心、肺、脾經, 有健脾和胃、寧心安神、滲濕利水的功效;蜂蜜健脾益氣;一同製成膏服用, 可起到健脾祛濕的作用, 從而有效防治濕邪傷人。

灸足三裡穴 取艾條一根(中藥店有售), 點燃一端, 懸於足三裡穴上約5釐米的地方旋轉溫灸, 以不覺得燙為度, 每次10分鐘, 隔日1次。 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 在小腿前外側, 外膝眼下四橫指, 脛骨外一橫指處, 艾灸此穴, 可起到健脾運、化水濕的效果, 非常適宜梅雨季節防濕、祛濕。

除了以上方法外, 在雨季, 老人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 防止後及時雨水, 乾燥的衣服汗水, 陽光普照的地方潮濕暴露的服裝;肥胖油膩的食物, 如米飯, 湯圓, 奶油, 乳酪, 霜淇淋, 豬和牛;吃健脾、祛濕、利水的食物, 如山藥, 白扁豆, 赤小豆, 綠豆, 薏苡仁, 芡實, 蓮子, 甜瓜等。 相信每個人都做到以上幾點可以有效地防止潮濕條件下的攻擊, 為生活創造一個健康、有利的條件, 這是我們所追求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