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應對過敏性鼻炎要有“自知之明”

春季到來, 許多人早做好計畫外出踏青賞花, 而對那些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來說, 賞花可能意味著讓鼻子受苦。 最近, 春花開得越來越燦爛, 由於空氣中散佈的細菌孢子和花粉等致敏物質, 一些過敏體質的人在接觸了花粉、某些食品、污染的空氣等物質後, 皮膚會出現紅腫、發癢、脫皮及出現過敏性皮炎、鼻炎等異常現象, 因為這些問題到醫院來求治的病人也越來越多。

春秋兩季是鼻炎高發季節

鼻炎是個可大可小的疾病。 大到可以要命, 小到可以不治而愈。 當然這都屬於極端的情況, 而更多的情況是它可以給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的痛苦和不便。

我曾碰到過一個年輕的女士, 因為“鼻炎”遲遲找不到物件, 不只是她自己難受, 而且還影響別人, 甚至幾次都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鼻炎是由病毒等感染而引起的鼻黏膜炎症性疾病, 按照病程有急慢性之分。 慢性鼻炎指鼻腔黏膜或黏膜下的炎症持續數月以上, 或反復發作, 間歇期也不能恢復正常, 同時伴有程度不同的功能紊亂, 如嗅覺、聽力減退等。 按照性質有過敏性(變應)與非過敏性之分。 按照程度分輕度和中重度。

中醫講“肺開竅於鼻”, 意思是鼻子是呼吸系統的大門, 24小時不停地呼吸。 只要呼吸, 在空氣中的灰塵、各類過敏原、重金屬、化學物質、汽車廢氣等就隨呼吸進入鼻腔。

而鼻炎狀態下的鼻子自身的排毒系統因為受到損害, 不能正常自我排毒, 使得這些髒物質都堆積在了鼻腔裡, 加重了鼻炎症狀。

鼻炎四季均可發病, 但開春、入秋兩個季節最常見。 中醫認為肺的特點是“喜潤惡燥, 喜熱惡寒”。 鼻子對冷熱交替過快的氣候變化適應能力較差, 在還沒有適應冷空氣的情況下, 就容易誘發鼻炎。

不要把鼻炎不當回事兒

得了鼻炎, 不能小視。 國內外的最新醫學研究證實, 全世界80%的鼻咽癌發生在中國, 而約九成的鼻咽癌, 是因鼻炎久治不愈惡化所致。 所以, 當鼻炎患者出現鼻涕帶血、頭痛加重時, 應該考慮到鼻咽癌的可能。

鼻炎可能導致的其他併發症還有:長時間鼻塞不通氣, 呼吸困難, 引發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患者下鼻甲肥大,

睡眠時氧氣不足, 嚴重情況下可引起腦梗塞、高血壓、突發心臟病等, 個別患者甚至會夜間猝死。

從解剖上看五官相通, 與鼻有關的部位均可能被累及。 具體危害可以歸納為“一個中心, 兩條路線, 三對內室, 六個基本點”。

“一個中心”就是鼻腔。

“兩條路線”是指鼻咽分佈在鼻黏膜上的神經, 是從大腦分伸出來的第一對腦神經, 這對神經距離大腦很近。 鼻黏膜發炎, 很容易通過嗅神經引起大腦皮層的病理性反射, 從而出現一系列症狀, 諸如頭暈、頭痛、多夢、記憶力減退、神經衰弱, 甚至長期低熱等。 特別是由鼻炎引起的頭痛在臨床上十分多見, 醫學上統稱為“鼻源性頭痛”。

“三對內室”是, 如果將鼻腔看作“客廳”,

鼻竇就是“內室”。 鼻腔中還有三對副鼻竇。 而鼻黏膜發炎極易蔓延而引起副鼻竇炎, 致使人體平衡失調、發生暈眩。

“六個基本點”即:向下——炎症往往蔓延到咽部、喉部。 慢性鼻炎的人80%以上有慢性咽炎。 如果繼續發展, 可蔓延至喉;向上——可通過鼻淚管蔓延至眼;向兩邊——可通過耳咽管侵犯到耳。 有些人在傷風時, 總是緊捏鼻子用力擤鼻涕。 這樣, 由於鼻咽腔壓力增加, 可使膿涕和細菌經耳咽管進入中耳而引起中耳炎。

如果表現為鼻癢、清涕、噴嚏、鼻塞, 則很可能是過敏性鼻炎, 晨起症狀明顯, 多伴隨眼、耳、喉癢。 根據世界醫學國際基金會31個成員國調查, 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率在10%至40%左右, 並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在中國, 保守估計有5000萬患者。

過敏性鼻炎的人群多具有家族史。 表現為嬰兒時期容易患濕疹, 隨著年齡的增長發展為蕁麻疹、支氣管哮喘等。

治療過敏性鼻炎最基本的方法是避免過敏原

減少過敏首先要做到“自知之明”:即有過這種情況的人一定要查過敏原, 瞭解自己究竟對什麼東西過敏;其次就是儘量做到“惹不起, 躲得起”, 儘量避免接觸過敏原, 如粉塵、動物皮毛、花粉等。 保持室內清潔衛生, 用濕布拭塵埃, 定時日曬臥具, 防止塵蟎、真菌生長繁殖。 消滅蟑螂, 不飼養鳥類、家禽、寵物。 同時要加強室內空氣流通, 防止呼吸道感染, 儘量避免或減少吸入刺激性氣體。 這是治療過敏性鼻炎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從過敏性鼻炎患者的平常生活作息上尋找容易發病的事物時,

儘量避免過敏原。 雖然聽起來有些無奈, 但也是最重要的。

採用正確的擤鼻方法——“嗤之以鼻”, 同時不要過多使用血管收縮性的滴鼻劑。

加強鍛煉, 提高身體免疫力。 培養一種持之以恆的運動以增加抵抗力改善過敏性鼻炎症狀, 加強交感神經功能, 不過要切記須持之以恆並循序漸進方為上策。

此外, 外治法在治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具有作用直接、吸收快、起效快、用藥量小等優點。 包括針灸療法、局部外用藥、推拿按摩法、熏洗療法、穴位貼敷法等。

最後再教給大家一個常用的簡易方法:就是按摩迎香穴;或者用中藥滴鼻:蒼耳油。 每日2-3次, 一個月為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