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2014秋分養生 五大寶典全方面呵護身體

秋分的到來預示秋季已經過去一半了, 從秋分這一天起, 北半球晝短夜長將越來越明顯, 晝夜溫差將逐漸加大, 氣溫逐日下降, 漸漸步入深秋季節。 秋分時節注意養生才能讓身體更健康, 那么秋分時節如何養生呢?養生要兼顧衣食住行, 今天為您介紹秋分時節養生五大寶典, 給你全方面的呵護!

一、飲食:清潤溫潤為主

一場秋雨一場寒。 秋分后, 氣溫驟降, 氣候干燥, 不少人難以避免地出現鼻干、咽干、咽癢、皮膚干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瀉等問題。 在飲食上特別要注意預防秋燥。

秋分時節最重要的當數充足補水。 這個補水應該是全方位的, 既有正常的喝水, 也有皮膚的保濕, 總之從頭到腳, 盡量讓身體感覺潤澤舒服。

需要提醒的是,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 秋分的“燥”是涼燥, 而白露的“燥”是“溫燥”, 因此, 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

如芝麻、核桃、糯米等。 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 其中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芝麻、蜂蜜等, 都是此時調養佐餐的圣品。

秋分時節的鮮梨、蘿卜都具有行氣的功效, 可以抵達人體各處潤燥。 梨盡量熟食, 可滋五臟之陰。 秋燥易傷大腸, 所以經常有便秘、痔瘡等出現, 此時應多食芭蕉、香蕉、芝麻、核桃與何首烏等。

此外還要謹記“秋瓜壞肚”。 在夏季, 西瓜是消暑佳品, 但是立秋之后, 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 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 中醫養生學家還提倡在秋季6節氣期間每天早晨吃粥, 如明代李挺認為“蓋晨起食粥, 推陳致新, 利膈養胃, 生津液, 令人一日清爽, 所補不小”。

《千金方》說, 秋分時節勿食豆芽,

此時豆芽會傷人神膽, 引發哮喘。 秋分時節也不能多食新姜以及生蒜。 蛋黃月餅、豆芽、新姜、生蒜、肺、野雞、豬肚、芹菜、螃蟹都少吃或不吃為佳。

二、起居:早睡早起

秋分以后, 氣候漸涼, 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 如果防護不當, 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而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癥。 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 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 此時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 適時增添衣服, 夜晚睡覺蓋好被子。

添衣也不要過多過快, 以使人體有抗御寒冷的能力, 所謂“春捂秋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兒童和老年人體質較弱, 不同于青壯年人, 對冷的敏感性較高, 在秋季尤其要注意衣服的增減, 早、晚應多穿些衣服, 避免受涼感冒。

特別要注意讓腳保暖, 別讓腳部仍處于夏天中——光腳穿涼鞋, 這樣很容易著涼, 引起腸胃不適, 甚至由此招來感冒。 除了白天讓腳暖和外, 晚上回來用熱水泡一會兒腳也很不錯。

秋季尤其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哪怕比以往早10分鐘, 也是進步。 尤其是女性朋友,

更要注意早睡早起。 夜愈深, 寒氣愈重, 寒氣很容易入侵體內, 給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隱患, 還會導致咳嗽等疾病。

中醫認為:側身屈膝而臥, 可使精氣不散。 長壽老人一般睡眠時都呈側臥。 而以右側弓形臥位最多。 正符合古人所言的:“臥如弓。 ”正確的睡眠姿勢為一手曲肘放在枕前, 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 右側臥, 微曲雙腿, 全身放松。 這樣脊柱自然形成弓形, 四肢容易自由變動, 且全身肌肉可得到充分放松, 胸部受壓最小, 不容易出鼾聲。

需要指出的是, 秋季睡眠姿勢的選擇也須因人而異。 如有些疾病患者卻不宜采用右側臥的方式。 如心衰患者, 則宜采用半臥位。 腦血栓患者, 側臥會加大血流障礙, 易導致血栓再發, 而宜仰臥。

胃潰瘍患者, 右側臥, 會大大增加胃部流向食管的酸性液體的回流量, 引起胃部灼痛, 而宜左側臥。 高血壓患者, 宜加枕平臥, 枕頭一般高15厘米左右。 肺氣腫患者宜仰臥, 頭部略高, 雙手向上微伸, 以保持呼吸通暢。

肺主氣, 與呼吸的關系最為密切。 秋天進行深呼吸有助于調養肺氣。 你可以每天在睡前或晨起, 平躺在床上, 行腹式呼吸法, 深呼吸, 鼓起小肚子, 停頓幾秒鐘后, 再把氣從鼻孔里面呼出去, 小肚子收縮, 反復做20~30次。

三、運動:以輕松平緩項目為主

秋高氣爽, 也是鍛煉的好季節。 但由于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 運動也應遵循這一原則, 即運動量不宜過大, 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 以防出汗過多, 陽氣耗損。 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由于秋季早晚溫差大,氣候干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還必須注意“三防”。

一防受涼感冒。秋日清晨氣溫低,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增減衣服。在鍛煉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應等身體發熱后,方可脫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運動更要注意早晚溫差,以免受涼。

二防運動損傷。由于人的肌肉韌帶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中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明顯降低,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的調控能力下降,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在每次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三防運動過度。秋天是鍛煉的大好時機,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因此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秋天氣候干燥,預防秋燥,對于運動者來說,每次鍛煉后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若出汗較多,還可適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

四、情志:多走走趕走抑郁惆悵

進入秋天之后,從“天人相應”來看,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的深秋景況,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涼、垂暮之感,易產生抑郁情緒。因此,秋季注重調攝精神為養生之要務。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秋分時的養生內容,還有一大部分是關于情緒的,應讓情志平和。秋分養生,宜動不宜靜,動起來才能幫助氣血收養,且此時空氣質量佳,多出去走走既可鍛煉了身體,也能讓人神清氣爽。當然,除了快步走、跑步之外,多登高遠眺也是個好辦法,登高遠眺很容易趕走憂郁、惆悵等不良情緒。

對于極少運動的辦公室人群和老年人,剛開始運動時可多做做伸展運動,伸展具有“運化作用”,能收斂心神,從呼吸到循環系統、腸胃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全身氣血循環活絡了,人自然感覺周身通泰。

對中老年人來說,應養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內心寧靜,可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精神的影響,方可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征。

五、防病:秋分灸

秋分過后,天氣逐漸轉涼,此時艾灸可以扶助陽氣,提高機體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反復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咽炎、過敏性鼻炎、虛寒性胃腸病、虛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凍瘡等患者艾灸更為有效。如果居家秋分灸,一般在秋分節氣當天以及前7天、后7天,共15天,每天操作,不要有間隔,這樣療效比較好。

熱象明顯者慎做秋分灸。“溫熱療法”對于熱象明顯者來說可謂“熱上加熱”。咳嗽時痰黃、尿少、大便干澀,多數屬于熱癥;發燒、猛烈咳嗽甚至咳出血來,也屬于明顯熱象,皆不宜做秋分灸。糖尿病者易留疤,應慎施灸。孕婦的腹部腧穴禁止施灸。老人的皮膚感覺遲鈍易燙傷,應由家人幫忙施灸。家人施灸時可將食指與中指置于穴位兩側,代老人感受熱度。

最后提醒,雖然秋季是養生進補時節,但也需要有針對性,不可盲目亂補。不可逢補必肉,多補少出,打破身體平衡補出一身富貴病;也不可只補貴的不補對的,養生進補不是講究進補的食品越高檔越名貴,而是講究是否對癥下藥,進補之前必須要了解自己的身體是偏寒還是偏熱,然后再針對自己的身體制定養生進補食療方。

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由于秋季早晚溫差大,氣候干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還必須注意“三防”。

一防受涼感冒。秋日清晨氣溫低,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增減衣服。在鍛煉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應等身體發熱后,方可脫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運動更要注意早晚溫差,以免受涼。

二防運動損傷。由于人的肌肉韌帶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中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明顯降低,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的調控能力下降,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在每次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三防運動過度。秋天是鍛煉的大好時機,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因此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秋天氣候干燥,預防秋燥,對于運動者來說,每次鍛煉后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若出汗較多,還可適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

四、情志:多走走趕走抑郁惆悵

進入秋天之后,從“天人相應”來看,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的深秋景況,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涼、垂暮之感,易產生抑郁情緒。因此,秋季注重調攝精神為養生之要務。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秋分時的養生內容,還有一大部分是關于情緒的,應讓情志平和。秋分養生,宜動不宜靜,動起來才能幫助氣血收養,且此時空氣質量佳,多出去走走既可鍛煉了身體,也能讓人神清氣爽。當然,除了快步走、跑步之外,多登高遠眺也是個好辦法,登高遠眺很容易趕走憂郁、惆悵等不良情緒。

對于極少運動的辦公室人群和老年人,剛開始運動時可多做做伸展運動,伸展具有“運化作用”,能收斂心神,從呼吸到循環系統、腸胃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全身氣血循環活絡了,人自然感覺周身通泰。

對中老年人來說,應養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內心寧靜,可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精神的影響,方可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征。

五、防病:秋分灸

秋分過后,天氣逐漸轉涼,此時艾灸可以扶助陽氣,提高機體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反復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咽炎、過敏性鼻炎、虛寒性胃腸病、虛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凍瘡等患者艾灸更為有效。如果居家秋分灸,一般在秋分節氣當天以及前7天、后7天,共15天,每天操作,不要有間隔,這樣療效比較好。

熱象明顯者慎做秋分灸。“溫熱療法”對于熱象明顯者來說可謂“熱上加熱”。咳嗽時痰黃、尿少、大便干澀,多數屬于熱癥;發燒、猛烈咳嗽甚至咳出血來,也屬于明顯熱象,皆不宜做秋分灸。糖尿病者易留疤,應慎施灸。孕婦的腹部腧穴禁止施灸。老人的皮膚感覺遲鈍易燙傷,應由家人幫忙施灸。家人施灸時可將食指與中指置于穴位兩側,代老人感受熱度。

最后提醒,雖然秋季是養生進補時節,但也需要有針對性,不可盲目亂補。不可逢補必肉,多補少出,打破身體平衡補出一身富貴病;也不可只補貴的不補對的,養生進補不是講究進補的食品越高檔越名貴,而是講究是否對癥下藥,進補之前必須要了解自己的身體是偏寒還是偏熱,然后再針對自己的身體制定養生進補食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