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人類永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新知關鍵字:人類壽命】

在古時彭山一帶, 人們用“小花甲計歲法”記錄一個人的年齡。 那時民間有崇拜星宿的習俗, 認為人的壽命與星宿數目對應, 即60天算一歲, 因此才流傳下了“彭祖壽活八百”的神話。 而按照今人演算法, 365天算一歲, 彭祖的壽命大約超過了一百二十多歲, 的確算是名副其實的長壽者。 如今歷史遠去, 人類將一隻腳踏入科技時代, 同時也在回望過去, 想對生命的極限一探究竟, 更想知道永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不要輕易為人類壽命設限

據加拿大CBC新聞網6月28日報導,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兩位元生物學家,

布萊恩·休斯和格弗雷德·赫奇密, 圍繞人類壽命開啟了一項新研究, 並得出與傳統認知完全不同的結論:不要輕易為人類壽命設限, 未來人類可以活到150歲甚至更久!

今年4月15日, 最後一個出生在19世紀, 並且活到21世紀的人, 艾瑪·莫拉諾逝世, 享年117歲。 而另一位出生於1900年3月10日, 來自牙買加的維奧萊特·布朗則順利過完了117歲生日, 並依然健康活著, 取代了前者, 成為當今世界公認的最老的人。

儘管女性壽命更長的說法已成為共識, 但事實上, 是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使得人們沉溺於惡習, 阻止人們活得更長。 比如美國著名喜劇演員, 喬治·伯恩斯1896年出生, 1996年去世, 雖然活了100歲, 但他健在時, 每天都要抽大量的雪茄, 直到去世那天為止。

如果沒有吸食那麼多煙草, 那麼他也許會活得更久。

那麼不妨大膽猜測, 若自出生起從來不做任何有礙健康的事情, 人類能夠活多久?理論上, 人是否有壽命限度?如果有, 它在哪裡?然而, 根據麥吉爾大學的最新研究結果, 問題的答案出人意料, 人類的壽命沒有上限!

人類的最大壽命和平均壽命

將會持續增加

去年一項研究項目所發佈的分析報告稱, 人類壽命可能存在自然極限, 平均大約為115歲。 為了回應這份報告, 麥吉爾大學的生物學家們整理了自1968年始, 該校每年搜集美國、英國、法國和日本長壽人群的年齡資料, 進行了重新研究, 並稱如果這個壽命極限真正的存在, 那人類迄今尚未發現它。

新研究採用了與過去研究一樣的分析方法,

但研究結果截然不同, 說明壽命問題在科學界依然存在爭議。 格弗雷德·赫奇密指出, 新研究表明人們現在無法斷定壽命上限是否存在。 事實上, 從當前的擴展趨勢線上來看, 可預見的未來內, 人類的最大壽命和平均壽命將會持續增加。

在CBC新聞記者的採訪中, 赫奇密說, 生命線的走勢沒有高原, 沒有人能證明人體有使用的截止日期, 或者內部器官機制能被單純耗盡。 打一個比方, 生物過程必然存在, 但這並不意味著生命活動就像鐘面上的指標一樣, “滴答滴答”向前走, 等到了115歲, 就毫無緣由地停下。

研究論文已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論文表明, 人類的平均壽命正不斷攀升, 百歲以上是人口數量增長最快的年齡段。

資料顯示, 1920年, 加拿大人的平均壽命是60歲, 而出生在1980年的加拿大人卻能活到76歲, 而現在加拿大人的平均壽命已達82歲。

在使用老鼠或線蟲進行的生物實驗中, 通過操縱它們的生命週期, 研究者發現了相似的壽命增長規律, 即如果想提高群體的平均壽命, 則必須要出現長壽個體數量大幅增長的局面。 當越來越多的人能活到90多歲時, 100歲以上的個體必然會增加。

我們有理由相信人類會活得越來越長

另一組來自加拿大統計局的最新資料也支援了這一觀點, 2016年加拿大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 全國年齡在100歲以上的人口數量為8230, 與2011年人口普查中的5825人相比, 增長了41%。 預計到2051年, 僅加拿大境內, 百歲老人的人口數量將接近4萬人。

赫奇密指出,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 醫療保健的進步為以上數字變化做出了不少貢獻。 在過去的三百年中, 人類之所以能更加適應自然環境是因為我們已經能打造更舒適的居住場所, 讓冬天變溫暖, 夏天變涼爽, 還能吃上新鮮且不受污染的食物。 考慮到未來的生活條件會更好, 我們有理由相信人類會活得越來越長, 比如, 在2030年出生的加拿大人就預計會比前一代人平均多活四年。

只是壽命更長之後, 人們還能負擔得起生活嗎?像長壽老人莫拉諾那樣, 活了117歲就去世的人們, 他們的早年生活過得十分艱辛, 一生節衣縮食, 而且環境惡劣, 醫療條件簡陋。 而未來出生的人所享受的條件會比現在還好,

壽命之長難以預計。 即使在發展中國家, 生活條件的改善, 也讓壽命有了很大提高, 雖然比發達國家要慢得多。

CBC認為, 休斯和赫奇密所開展的新研究只針對統計資料進行, 並沒有對人口增長做出預測, 也沒有考慮長壽會帶來的社會影響。 然而, 很清楚的一點是, 人們利用地球上的龐大資源為自己製造有利生存環境的行為是不可持續的。 赫奇密表示, 原本地球上有足夠資源能保證每個人都能像加拿大的長壽者一樣健康, 但關鍵在於人們選擇如何使用資源。

另有外媒指出, 儘管在基因研究、器官移植、大腦研究、甚至人體保健領域, 不斷有新的研究突破出現, 但對人類是否可以永生這類問題依然沒有正確答案, 一些不考慮未來醫學進步和科學發展的壽命研究,利用現有的歷史資料只能得到一些互相矛盾的解釋。只是不論前後對比結果差距有多大,都是在拓寬人們對壽命有限這一說法的認知,幫助人類加深對生命價值的思考。(羅春曉)

一些不考慮未來醫學進步和科學發展的壽命研究,利用現有的歷史資料只能得到一些互相矛盾的解釋。只是不論前後對比結果差距有多大,都是在拓寬人們對壽命有限這一說法的認知,幫助人類加深對生命價值的思考。(羅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