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走路姿勢好不傷腰和腿

路可謂是伴隨人一生的活動。 很多人常常走幾步就累, 或者感到腰膝酸痛, 這除了肌肉力量不足, 跟走路的方式也有關係。 以下是幾種情況下的走路技巧, 能夠防止疲勞, 保護腰腿。

室內行走

錯誤:在室內行走的時候(光腳或穿拖鞋), 如果能聽到“咚咚”的聲音, 就證明你在用後腳跟著地。 在邁出腳前, 人體會彎曲前腳掌支撐體重, 牽拉小腿肌肉緊張起來;邁出腳後, 後腳跟先著地, 腳趾向上彎曲, 穩定性較差, 會削弱足弓緩和衝擊的能力, 給膝蓋和腰部帶來負擔。

正確:在邁步時, 後腳不深蹬, 用足尖輕輕碰觸地面即可,

注意放鬆小腿肌肉;邁步後, 用全腳掌著地。 這樣, 小腿肌肉在鬆弛和緊張間切換, 有助於血液迴圈。 應注意步幅不要太大。

上下樓梯

錯誤:上樓梯時, 如果將前腳和上半身的重心放在同一側, 不但會使身體不穩, 前腳的肌肉還會負擔移動身體的壓力, 加重膝關節的負擔。 下樓梯時, 如果將前腳放在身體的中心線, 就會破壞平衡, 特別是對於脊柱和盆骨僵硬的人, 腿部負擔更重, 需要扶手支撐。

正確:上樓梯時, 兩腳間的距離與骨盆相當, 向正上方抬腳;應能感受到骨盆發力帶動身體上樓, 而不是用腿部肌肉;頭和腳方向不一, 如邁右腿時, 頭部偏向左邊。 下樓梯時, 兩腳間距略寬於骨盆, 用全腳掌著地;骨盆隨著前腳微微傾斜,

靈活運用脊背的力量, 頭偏向與腳部相反的一側, 穩定身體。

長距離行走

錯誤:前後揮動手臂的話, 背部容易受力, 身體很快就會疲勞;另外, 步幅會自然加大, 不知不覺中就會用腳後跟著地。

正確:上半身保持靈活柔軟, 略彎曲手肘, 感覺肩胛骨在前後運動, 擺動雙手。 為配合雙臂和肩胛骨的活動, 骨盆會自然向前運動, 有節奏地帶動雙腿, 不易感到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