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猴頭菇成對出現有典故

文章導讀

我們今天和小編瞭解一個關於猴頭菇有趣的典故。 猴頭菇是藥食兩用的真菌, 因外形像猴子頭而得名。 它是鮮美無比的山珍,

菌肉鮮嫩, 香醇可口, 有“素中葷”之稱。 野生猴頭菇多生長于森林不太茂密、濕度較高、溫度在20℃左右的環境中。 猴頭菇屬木材腐生菌, 能夠分解木材, 並吸收其中的碳源、氮源、礦質元素及維生素等。

黑龍江海林市是著名的“中國猴頭菇之鄉”, 它地處長白山余脈、張廣才嶺東麓。 這裡林木資源豐富, 境內林地面積8950平方公里, 森林覆蓋率達56.6%, 在這種優質地理條件下生長的猴頭菇毛短、單個重量大、內部比較硬實, 而且口感好、無苦味。

採集野生猴頭菇的人發現它有個非常奇特的生長規律:遠程成對而生。 也就是說, 你看到一棵樹上有只猴頭菇, 看清楚它的朝向, 往相對的方向仔細看, 在不遠處的樹上必定還能找到另一隻猴頭菇,

這個方法屢試不爽。

據說, 當年孫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經時, 花果山上有一對年輕的猴子彼此安慰和照顧, 產生了愛情。 一隻失戀的狐狸被嫉妒衝昏頭腦, 投訴了他們, 於是他們被流放到邊塞甯古塔(舊城在今黑龍江省安寧縣)。 由於不適應那裡的寒冷, 他們雙雙被凍死。 臨死前, 他們選擇了兩棵相距不遠, 能夠彼此相望的柞樹作為最後的歸宿。 他們死後化作猴頭菇, 在興安嶺的大森林裡, 依然相依相伴、成對出現。

有意思吧!猴頭菇也有這麼真摯的感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