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白豆蔻的功效作用

白豆蔻是一種比較獨特的姜科植物, 它的生長環境是比較特殊的需要在潮濕的地方才能夠成長起來。 現在的有些食物和水果也是有同樣的道理, 它們只有在某種特定的環境或是只是在一個季節段才會出現這樣品種, 不過我們都知道物以稀為貴, 所以可想這些食物或是水果的營養價值肯定很高。

白豆蔻也不例外, 它是可以用來做藥引的一種植物, 所以可想它食用對身體一定有特殊的幫助, 只是在食用前還是得先去了解一些它的具體特征還有性質, 因為不能夠和它相克的食物在一起食用。 那么白豆蔻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

藥理作用

1.抑菌作用:該品100%殼煎劑用平板挖溝法, 對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

該品所含的4-松油醇對Bacillcus thurin giensis體外有抑菌作用。

2.平喘作用:該品所含的α-萜品醇, 平喘作用較強, 對豚鼠氣管平滑肌0.05ml/kg劑量時, 作用強于艾葉油。

4-松油醇亦有顯著的平喘作用。

3.具芳香健胃、驅風作用:豆蔻油很不穩定, 即使儲藏很好, 也常易喪失其特有之香味, 一般可作成芳香酊或醑劑。 種子應在臨用前方可磨碎, 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 能促進胃液分泌, 興奮腸管蠕動, 驅除腸內積氣, 并抑制腸內異常發酵。

4.抑制作用:白豆蔻煎劑對豚鼠離體腸管低濃度興奮;高于1%及揮發油飽和水溶液均呈抑制作用。

5.其他作用:其揮發油對豚鼠實驗性結核, 能增強小劑量鏈霉素的作用。

功能主治

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開胃消食。 主濕阻氣滯;脾胃不和;脘腹脹滿;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饑;胃寒嘔吐;食積不消。

附方

①治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白豆蔻仁三錢。 為末, 酒送下。 (《赤水玄珠》白豆蔻散)

②治胃氣冷, 吃飯即欲得吐:白豆蔻子三枚, 搗, 篩, 更研細, 好酒一盞, 微溫調之, 并飲三、兩盞。 (《隨身備急方》)

③治脾胃氣不和, 止脾泄瀉痢:白豆蔻二兩(用仁, 一半生一半熟), 枳殼半斤(去瓤, 以漿水煮軟, 麩炒令香止), 肉桂二兩(去皮), 橘皮二兩(去瓤, 炒, 切細), 訶子二兩(去核, 半生半熟), 當歸二兩(洗)。 上六味, 杵為末, 每服-錢, 水一中盞。 姜、棗同煎至七分, 稍溫服。 如要丸, 用好棗, 漿水煮, 去皮核, 細研, 為丸如桐子大。 以姜擘破, 炒令黑色, 入水煎湯, 下十五丸。 (《博濟方》白豆蔻散)

④治氣膈脾胃, 全不進食:白豆蔻仁、縮砂各二兩, 陳米一升(淘洗, 略燕過, 銚內炒), 丁香半兩(不見火)。 上為細末, 棗肉為丸, 如小赤豆大。 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 米飲下。 (《魏氏家藏方》太倉丸)

⑤治妊娠嘔吐:白豆蔻一錢,

竹茹三錢, 大棗三枚, 鮮姜一錢。 將生姜搗碎取汁, 前三藥煎取一茶杯(約50~60毫升)過濾, 沖姜汁服。 (《武漢醫藥衛生》(3):288, 1959)

⑥治小兒吐乳胃寒者:白豆蔻仁十四個, 縮砂仁十四個, 生甘草二錢, 炙甘草二錢, 為末, 常摻入兒口中。 (《世醫得效方》)

⑦治嘔吐噦:白蔻、藿香、半夏、陳皮、生姜。 水煎服。 (《沈氏尊生書》白豆蔻湯)

⑧治產后呃逆:白豆蔻、丁香各半兩。 研細, 桃仁湯服一錢, 少頃再服。 (《乾坤生意》)

白豆蔻的功效與作用上面介紹到它可以幫助我們起到抑菌的作用, 這樣就不會擔心病菌的存在。 它的芳香還可以幫助我們起到健胃的作用。 食用白豆蔻配出來的藥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治療胸悶嘔吐的現象, 還可以增加我們吃東西的食欲。 白豆蔻還可以起到消化積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