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白芍藥的食療作用

白芍藥情況大概

白芍藥也稱白花芍藥, 是毛茛科芍藥屬植物。 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栽培歷史, 馳名中外, 其根並入藥。 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 地下部塊狀或粗厚;葉基生或莖生, 大, 互生, 羽狀或三出複葉或深裂;花大而美麗, 單生於枝頂或有時成束, 白色;萼片5, 宿存;花瓣5-10, 但在栽培種中的常為重瓣;雄蕊多數;花盤環狀或杯狀;心皮2-5, 離心發育, 結果時變為蓇葖, 每個有種子數顆。 生於山坡、山谷的灌木叢或草叢中。 分佈中國安徽、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內蒙古等地。

白芍藥食療作用

白芍藥味苦、酸, 性微寒;歸肝、脾經;主入血分, 斂降而微升散;

具有養血斂陰, 平肝, 柔肝止痛的功效;

主治月經不調, 痛經, 崩漏, 帶下, 自汗盜汗, 眩暈, 頭痛, 虛熱, 脅肋脘腹疼痛, 瀉痢腹痛, 風濕痹痛, 四肢攣痛。

飲食宜忌

宜:血虛陰虛之人胸腹脅肋疼痛, 肝區痛, 膽囊炎膽結石疼痛者宜食;瀉痢腹痛, 婦女行經腹痛者宜食;自汗易汗盜汗者宜食;腓腸肌痙攣, 四肢拘攣疼痛, 不安腿綜合症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緩解各種胸腹及四肢疼痛。

忌:白芍性寒, 虛寒性腹痛泄瀉者忌食;小兒出麻疹期間忌食;服用中藥藜蘆者忌食。

宜忌

虛寒腹痛泄瀉者慎服。